第六十一章 绑架

战国野心家 最后一个名 3466 字 10个月前

如今这样的事发生,他心中只余惊慌,自己今后将要在贵族中彻底成为异类。

本身只是经营作坊、入股行商这样的事,被人耻笑为“非是君子,行此贱事”,他能得利,自然也就无所谓别人的嘲讽。

可是现在,季孙峦今天在民众中说的那番话,那是将他推向了风口浪尖,因为季孙峦听到了一些风声,六卿君主对于墨家提出的变革意见,哂而笑之曰:“贱人利,与国何利?”

没有贵族愿意做出头鸟就明着说:狗屁的民为邦本。

但是,不明着反对,却也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民为邦本。

虽然季孙峦不懂这么说就等于是宣布自己背叛了自己的阶级,但是他本能地感觉到这件事一出,自己今后在贵族圈子里就彻底沦为了被人仇恨的对象。

于是一听到这些消息,立刻怒气冲冲地来见“朋友”,询问朋友为什么要害他。

这时候没有冯谖为孟尝君薛国市义的故事,但田让却在听到季孙峦的怒气之后,一脸无辜地说道:“我这是为您谋得一个贤名啊!”

季孙峦嘿了一声,苦恼道:“您是好心。可是,我不敢要贤名啊。贤名之下,恐有杀身之祸啊。”

“昔年文王素有贤名,被囚与羑里;文种有贤名,而被赐死。这天下谁人敢有贤名啊?不为君主,却有贤名,这难道不是要被杀死的吗?”

“哎呀!你真是……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可你倒是先问问我啊。我一直敬佩你,认为您作为朋友恪守朋友之义,但是……但是你这一次可真是害我呀!”

季孙峦急的是满头汗水,田让却笑道:“你说的不对。难道你没有听过宋国公子鲍之事?”

季孙峦一听公子鲍,吓得更是浑身发抖,说道:“您也是读过史书的人,难道不知道公子鲍当年做了什么嘛?”

“公子鲍礼于国人,宋饥,竭其粟而贷之。年自七十以上,无不馈诒也,时加羞珍异。无日不数于六卿之门,国之才人,无不事也,亲自桓以下,无不恤也。”

这件事不只是公子鲍在做,而是因为他的奶奶想和他私通,他不同意,但是他奶奶为了爱情主动在国人中传播公子鲍的善明,利用自己的势力用公子鲍之名资助国人,最终公子鲍终于政变成功。

季孙峦在“无日不数于六卿之门”这几个字上加重了口音,苦着脸道:“公子鲍那是没有一日不去六卿之门啊。”

“现在国内的六卿,没有一个不因为墨家的变革而得到害处的。您现在却让我支持民众,这不是让我自绝于六卿吗?”

“公子鲍可以成为宋之文公,那是因为无日不数于六卿之门啊。现在您让我站在贱民这边,又有什么用呢?庶民低贱,可以用而不可以完全的依靠。”

“六卿怨恨,您这是要逼死我啊!”

季孙峦苦着脸说完,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听起来终究对方是好意,只能苦脸怨恨。

卫让看着季孙峦,忽然脸色微变道:“我有些机密话,想要对您说。您是可以听的吗?如果您不想听,那么就当我没有说起。”

之前的交流,已经说到了宋公子鲍之事,此时又提起了机密话,季孙峦就算再迟钝,也明白卫让准备说些什么。

礼法,靠贵族自己毁掉。

而民众对君主的最后一点幻想,也是要靠君主自己毁掉。

否则,民众总会认为,墨家的一些激进宣传未必是对的,非得自己挨了君主抽到脸上的巴掌之后,才能明白世上根本没有什么好君主。

正如后世的俄国,沙皇是人民的“小爸爸”,当做“儿子”的捧着小爸爸的画像去请愿变革的时候,迎接他们的不是小爸爸的关爱,而是热乎乎的子弹,然后才把那些心存幻想的人打醒。

现在费国的国君,被墨家捧杀之策捧的太高,已经不是爸爸那么简单,简直成了一国主权的虚幻实体了,似乎国君存在的意义就该是为民求利。

若做不到,那就肯定不合格。这是话语权。

捧杀的恶心之处,在于国君贵族不能站出来,直接告诉民众:“我们就是要吃你们血肉的,我们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你们求利”。

所以,这是个无解的死局。

当孟胜等人走进费国国君的宫室之中的时候,结局已经注定。

四十多条变革的条件中,仅仅第一条就是完全在逼着国君和贵族反对。

第一条说,要区分税、赋、役,并且理清楚税赋役的区别,要求贵族一致纳税、按照自己占有的封地数量缴纳军赋、可以不服劳役但是需要缴纳劳役费用。

这还只是第一条,而且只是治标,没有触动土地所有权这个根本问题。

后面的几十条,则比第一条更加严苛。

这就像是在和贵族们说:请死以利民。

这个死,是作为一个阶层的死,不是肉体的死。然而他们显然并不肯主动去死。

可是对君主和贵族们仍旧怀有一丝幻想的民众,却仍旧认为他们必然愿意主动去死。

在孟胜等人进入宫室之后,数千的民众就在宫室之前等待着消息。

他们自己携带着简单的饭食,啃食着地瓜土豆,等待着让他们可以欢腾的消息从宫室中传出。

徐弱没有去宫室,而是站在磨坊的顶层,看着城内,对照着那张细细描绘出城内重要地点的地图,指指点点。

身后几名墨者正在等待消息,摩拳擦掌。

田让却去了宫室门口,组织了几十个雇工,赶着马车,马车上携带着一些食物、饮水,发放给等待消息的民众。

这些年田让以非墨者的身份,一直在做一些善行,在费国都城内名望极高,可能仅次于墨家这个组织。

民众们看到田让到来,或称呼为田襄子,或称之为君子,田让便在马车旁叫人分发食物,询问一些民众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