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个数字,吴起惊然失色,自己刚才看到的,至少有三台。
这不算三台拉动的将近九匹马,便只是机械,便要九万斤小麦,折合小石那就是小几千石!
可这孩童竟无丝毫经验,只当是寻常事一般说出,仿佛早已司空见惯这样的数目。
这九万斤的小麦,这个村社竟可以轻易拿出?这还是缴纳了赋税之后,如此惊人的数量,约合过去那些拥有万亩封田的士贵族的岁入。
少年见吴起惊奇,便道:“其实也不多。三台机械,村社里一百四十户人,就算是小麦,也不过每户才百斤不到。现如今能够浇水的上田,便是只种冬麦,也有百八十斤。再说,这是村社里大家集体买的,还有造纸作坊的收入,算不得什么。”
“今年是新买,适用一下。若是合用,明年便多买些。我爹说,一来河谷那里还有不少地,用耧车种、这东西收,也能忙过来,又能多开不少的地。二来就算不开地,如今造纸作坊红火,也正缺人,有了这东西也可以省许多力气。这几年麦价尚可,正好多种。”
“再者,收了冬麦,正好种土豆。我爹说,村社要再办个酿酒的作坊,雇请了人,现在这酒卖的好,土豆又价贱,又不好运,不如酿酒。”
吴起更加好奇这个进入墨家管辖之地不久的村社,到底富庶到何种程度,听这么说,似乎这三万斤一台的器械这村社竟还能多买一些?
他越发惊奇,听起来这村社有些像是贵族封君的庄园封田,买卖器械竟然可以村社合力?那些作坊也都是村社共同经营?
可这……这不就是个没有贵族的封田庄园吗?
他又想,这孩童都有名姓,难不成这村社竟是墨家的一些高层人物的?若不然,一个村社便是这般富庶,一人收获的粮食竟是西河一人一年劳作的六七倍甚至更多,这未免有些过于可怖。
早在铁器等出现的时候,吴起便深知这些技术革新的作用,正如当初他极力建议魏侯派遣细作进入沛邑时说的那样:亩产增加、每个人富余的粮食增加,便能供养更多的脱产武卒。
墨家在泗上的村社,若都如此,那只怕这天下之乱,竟真的要定于这团黑色。
想到这,吴起便带着最后一点有些期待的神情问道:“我刚才闻你有名姓,你父亲可是墨翟弟子?亦或是……士人贵族出身?”
少年挠头道:“贵族?我家往上数几代,也和贵族没什么关系。我爸当年在商丘率先靠近了楚王,众人便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庶轻王。后来在潡水抓了越王翳,贵族…嘿,抓的贵族多了,我爸说当年在潡水,越人被围之后,我们以炮击越君子军的军阵,炮击了几次,跪地求饶痛哭流涕的贵族也有……”
吴起大惊,他知道庶轻王的名字,虽然这是个庶人,但是能够连擒两王,想来也是个毕万那样的发于卒伍的勇士,谁曾想竟在这里种田?
又想,都说墨家尚贤,难道这样的勇士竟也不用?不给高官厚禄,以收天下士人之心?难道这人竟不怨恨?
那少年如蒙大赦,招呼着身边的同胞哥哥道:“走啊,去树下拿水。诶,那河边我早晨下的竹笼,咱俩去看看鱼多不多。今天割麦,晚上让咱妈给大家伙炸鱼吃……”
一旁有些木讷老实的哥哥道:“你去吧,这是给咱们家割麦,我可不偷懒,叫人笑话。”
那欢脱的少年也不脸红,嘁了一声道:“我才不懒呢,就是不愿意做这些农事。再说了,我已经考入了习流军校,将来也不靠这个吃饭。”
说到这,前面正在忙着的母亲回身骂道:“军校里更累,你哥哥当年也不是整日说累?你以为就轻快呢?就你这么懒,去了里面挨打倒是小事,受不住叫人撵回来,那可是要丢死人了!”
少年哈哈一笑道:“那样的苦,我受得了。我就是最烦这种一年到头一眼看到年尾的日子。春日种、秋日收,好没意思。”
“天下那么大,我上了这么多年学,要是不出去看看,那可没意思的紧。大哥现在在高柳,大姐也在北境,他们也没见得做农活就多勤快。我可听说,姐姐当年为了不回来割麦,藏到小叔那里好久……”
说话间看到母亲低头握了一块土坷垃要掷他,转身就跑,边跑还边对身边的哥哥道:“咱俩该换个名字,我该叫庶擒翳、你才改叫庶归乡。”
说完抱着头鼠窜而去,母亲的土坷垃自然不会落在头上,就远远地砸在脚后跟处溅起许多灰尘,惹来众人的大笑。
在一旁看着的吴起心中略为惊奇,庶民无姓,这两个孩童居然有姓有名。
他也知道,习流乃是越人水师的称呼,三晋无水师,天下水师之强,便属楚、越两国。
原本越人水战无双,后来公输班做钩拒、大船,淮河长江争霸,越人溃败,楚之舟师这才为天下之首。
现如今墨家竟然也有了水师?
吴起便示意身边的人不要跟随,自己走到树下,对面那个应该是叫做庶归乡的少年并不惊慌于身上佩剑的吴起,只是侧头看了看,就去提水罐。
吴起便走过去,微笑道:“少年,讨口水喝。”
少年也不认生,拿过一个水罐递过去,便问道:“你不是这里的人,你从哪来啊?”
吴起接过水罐,心说这里已是泗上,而且不过是个少年,便无什么警觉地说道:“魏地西河。”
那少年挠挠头,哎呦一声道:“我知道西河。有个人叫吴起,在西河变革,夫子们讲过。”
吴起一怔,随即了然,此处已是沛邑,乃是墨家经营二十年的地方,这里的孩童多要上学开蒙,而且墨家对于天下形势从来不愚民,多加讲诉。
只是没想到在这里听过自己的名字,笑问道:“你还听过谁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