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目的

战国野心家 最后一个名 3318 字 10个月前

南郑汉中地,也是一片沃土。

只是蜀国因为地势险峻石牛道尚未修建、秦国出兵汉中也因为褒谷秦岭而很难出动大军,是以多次易手。

可去年蜀地传来消息,蜀王授予造篾启岁为南郑守,墨家开始在南郑活动。

本身运输有秦岭相隔就难,墨家执政变革的能力这些叛墨也知晓,守城之术更不用说,所以南郑这边看来短时间不能谋取。

在和秦君商议讨论过之后,达成了一项想法:用南郑附近的一些秦人占据的小邑,换取墨家的冶铁术、一些技术人才。

南郑在墨家手中,要是都靠开发土地、积累民众组织兵力,秦岭之南的几个邑完全不可能守住,那是想都不要想的,还不如早点做交易。

褒谷栈道已经存在,正是后世汉高祖烧的那条,秦岭相隔,汉中想要攻入关中也难,所以秦君认为只要守住栈道,以阻碍墨家的渗透,将那边的小邑交换更为有利的东西。

胜绰等人归秦之后,二十年前谋划的事已经完成了第一步,下一步就要勤修政治完成变革,等待时机。

向西可以掠取马匹、人口,铁器的出现也让黄河地有了农耕发展的可能。

向东的话,可以不急,依靠渭水洛水防线,顶住魏国的攻击,等待中原有变。

至于中原是否有变……在胜绰看来,这也是必然之事。他可不相信那个当初把他赶出墨家的适,会这么安安静静,现在天下基本都知道禽滑厘之后的巨子十有八九就是适了,之后的事,洛水之东有的乱!

铁器的作用,胜绰知道到底有多么巨大,也正可以配合他在秦国进行的改革。

断绝与外地的联系,官营铁器垄断,打破旧贵族的封地时代,集中王权,编户齐民,奖励耕战,以此成大事。

以南郑以北、秦岭以南的一些城邑人口,换取铁器,怎么看都是合适的。有秦岭褒谷相隔,秦国也有不少善于守城的叛墨,墨家将来就算是想要对秦国有什么想法,栈道一烧,总不可能飞过去。

而铁器,对于现在的秦国、对于现在想要加强王权进行变革的秦君、对于想要做一番事业的胜绰等叛墨,绝对值得用人口来交换。

再加上索卢参从极西之地返回,这让胜绰看到了另一条积累财富的办法:通过回来的那些秦人,知晓西边的风土人情,地理山川,垄断向西的商业,积累财富。

这一系列的事,都是这些人来到邯郸的目的,而又因为赵国公子之间的矛盾被胜绰抓住,也希望利用这次机会修好和赵国的关系,利用外交手段彻底让三晋同盟瓦解。

笑声虽亮,可终究有那么一丝不甘失落之意。

探求天地之理,这并非是每个人都追求的。况于就算知道一些东西是对的,如那些诸侯王公,当年仲尼墨子游说诸国,国君称善,又有几人真的去做?

笑过之后,两人起身结账,便在已然繁华、借着牛首水与黄河沟通之利、冶铁毛纺畜牧交易而日趋发展的邯郸城中随意漫步。

正如之前在酒肆中说的那样,邯郸城内如今当真是带着一股“工文绣不如倚门卖笑”的风气,赵地又近胡,切近夷狄中山,女子也多豪迈,穿长袖而舞。

赵地多美女,战国之时,常有赵女郑姬,设形容,揳鸣琴,揄长袂,蹑利屣,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的说法。又说赵女鼓鸣瑟踮屣游媚贵富。

尤其邯郸等地的舞步优美,常引外地人来学,不分男女。如今倚门卖笑者极多,一些歌舞场也就出现,多有美姬做“踮屣”之舞。

屣,谓小履无跟者也;踮,谓轻蹑之也。

所谓踮屣,便是穿着无后跟的舞鞋,以类似芭蕾的动作踮起脚尖旋转伸展,是以多有少年来邯郸学舞步以至于不会正常走路。

女子媚贵,男子趋利,市井之间,高谈阔论,金银铜声不绝于耳。

两人转了一大圈,暗暗摇头,矮个之人道:“如此风气,赵国岂不是要完?这样的风气,是不能够打仗的,只怕乱世之内,赵族难存。”

“民富,则智开。阔论,则心乱。求财,则无战心。日后赵族众人,又如何能够说动赵人为君侯死战?”

高个那人道:“正是这样的道理,所以我们在秦地不能够助长这样的风气。游学之风、讲学之习,都要取缔,不可开乡校以乱民心。使民不得变业,耕战为业。否则,如邯郸风物,秦地怕是难成大业。”

“泗上之地,只怕如今已经不下邯郸之盛。只是,那里有宣义部,有集众义之说,有天下人的天下的想法,知为何而战故能战。邯郸终究是有君侯的,赵国也终究是君侯的,民智一开,谁肯为君侯死战?”

两人感慨着眼中看到的繁华,想的却是天下将乱的战争,以及一种对君侯末路的慨叹。

不多时,转到邯郸城内一处庭院楼台之处,立刻有仆人迎接。

这两人早在二十年前便和胜绰求富贵功名,数年前聂政刺死刚成年祭河伯的秦君,公子连与胜绰等人摆脱了魏侯的监视返回秦地即位,这些早早下注公子连的人物,现在已经是公子连手中用以强国、集权、对抗贵族的利剑。

他们来到邯郸,当然不仅仅是为了见见古旧。

当初追随胜绰的三十多名叛墨,互称兄弟,这一处庄园庭院内也有他们的另一位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