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收到这封信的时候,想来我已经和公子连入秦。”
“此次入秦,或复位、或死,没有第三种可能。”
“如果公子连复位,我已经说服他锐意变革,入秦复位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止人殉。”
“这难道不是有利于天下的吗?”
“的确,我没有利天下之心,可是我依旧可以利天下啊。”
“在适加入墨家之前,你一直想的,就是劝说诸侯君王,让他们行仁义之政,以利天下。这样看,其实我也做到了,不是吗?”
“没有利天下之心,就真的不能利天下吗?”
“或许,适那人会说,公子连止人殉,不过是为了增加人口,目的还是为了掠夺土地财富。又要说什么只要世卿贵族分封建制的制度不变,利天下就是空谈之类的话。”
“他这样说,也对。可是,利天下这样的事,非要一次做完吗?”
“按你的说法,从心内,我不是义士,因为我没有利天下之心,我这么做都是为了自己。”
“可于身外,我确实让那些将要被殉葬的奴隶得以存活,有什么比活下来更让人感受到得利的呢?”
“天下若想安定,一定要统一。列国纷争,一统天下,天下人就会得利。”
“如今已经有了铁器、牛耕、垄作、良种……这一切,都足够让天下人过得更好,那又何必再改变别的?”
“出仕为官,扶植一国,安定天下,同文同君,制定法度,天下人就足以得利,又何必说什么兼爱、平等、利天下之心?”
“我……”
读到这里,墨子以含糊的声音怒喝一声,制止了外面人继续读下去。
“传告天下,我若死,胜绰等三十余叛墨,不得服丧!”
…………
周安王九年,墨翟卒于彭城。
以寸薄棺葬于沛,无鼓乐,诸弟子服丧三日,即止。
植枣二株于茔前,以备民饥。
(第一卷,完)
这一切战略,自然不是一个人可以制定的,墨家的组织模式决定了这些事必须有十余人知晓。
墨子即便卸任了巨子之位,这件事当然他也知晓。
…………
泗水下游,邳。
游历了越地、广陵、海阳的墨子,病了。
病的很重。
于是众人护送回沛。
躺在马车上,墨子有些出神。
中风之疾,他那双曾经可以穿着草鞋行千里路只为行义的脚,只剩下一只可以挪动。
嘴角不停地流下口水,弟子在旁边擦拭。
墨子还能说话,但依然不利索,可头脑还算清醒。
从十余年前就开始派人前往巴蜀、吴越,到现在借助诸侯之间的矛盾基本完成了布局,这一切都在墨子的眼中。
他现在想的,就是这些事。
墨家已经把诸侯之间的矛盾利用到了极致。
大梁一战,已经把楚王逼到了绝路,墨家众人在安静等着楚王主动上门。
十年巴蜀,已经派人前去,开始利天下的水利工程,将那人或为鱼鳖的盆地变为天府,以谋南郑。
北疆高柳,赵国公子之争十余年之内必然爆发,传入赵国的马镫会让三晋同盟更快瓦解,赵公子之争开始的时候,就是魏国从威风八面到四面树敌的时候。
道义上在非攻止战这件事上放弃了郑国,用此养着韩国的胃口,以此让韩国在解决掉郑国之前无心泗上。
东海越国,已然势微,淮河以北越国已经撑不下去,墨家一旦发难,越国只有王室南逃一条路。
身旁宋国,贵族平民之争,一触即发。当年没盟约压制的贵族矛盾,也已经要到了决出胜负的时候,被压制的皇父一族和大尹等贵族的争端,怎么也绕不开墨家。
十余年的时间,墨子的利天下之心终于用另一种方式去尝试实现,现在看来效果很好。
中风之前的最后一次游历,墨子已经知晓时日无多,所以他想看看,看看这片土地是不是真的让人民得利富足了。
有光明的地方,便有黑暗,这是不能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