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非乐,魏斯在宴会的安排上也没有奏鸣钟鼓,单单是这一点便是前所未有的待遇,更是严重违背了周礼的。
墨家的正使这一次不再是禽滑厘,级别相对而言不高,可魏斯还是亲自接见,并且设宴与群臣一同听了墨家使者的建议。
既是建议,自然要有名,而名又要符合墨家的道义,无非就是非攻兼爱利天下之类的说辞,这些都是不需要争辩的,因为争辩起来没有意义。
魏斯和群臣关注的,是墨家在潡水一战后,下一步要做什么。毕竟,越国一直是三晋的铁杆盟友,有齐、楚两个共同敌人,关系向来融洽。
昨日的宴会上,墨家提出了会盟的邀请,同时给出了会盟的种种提议。
魏斯不得不承认墨家众人的大势眼光,此时提出的这些条件,他竟然找不出任何理由不接受。
这三年时间,韩国已经做出了选择,看到了楚国的虚弱,利用了郑国的内乱,找准了自己的位置。
韩国方面派人与魏斯密商,希望魏国和韩国合力,瓜分郑国的部分土地。韩国会出兵与魏国一同对抗楚国,入王子定,同时郑国的东西两部分,东边的归魏国,西边的一部分允许韩国占领。
这件事商议完毕,魏国的首要战略就是战胜楚国,所以这时候无力干涉泗上之事。
越国是魏国的盟友,魏斯也清楚,这一次越国大败,齐国不可能不去摘桃子。
但是,魏国无力在两线作战,不可能干涉齐国对越国的反击。
然而,三晋中还有一家赵国,让他们合力去打楚国,赵国肯定各种推脱,因为那等于是用赵国的血去肥魏国的势。
可若是让他们去打齐国,赵国定然欢喜,可是魏斯用了好大的力气才把赵国赶出这个势力范围,真要是三晋干涉齐国,那么得利最大的必然是赵国,因为赵国出力最多,分饼的时候要的也一定最多。
墨家选了个好时候,魏韩联军已经确定在明年攻打大梁城,这种情况下不能再有任何的意外。
潡水一战,墨家的势力更大,也展示了足以掰腕子的力量,这时候去招惹墨家、指责墨家祸乱天下,笑的最开心的必是楚国。
而墨家给出了一个好建议:三国一家干涉还建阳、巨陵,给齐国一定的利益,但又不损害越国的根基。
必要的话,如果越国内部发生了政变,墨家可以提供贷款和武器,帮助越王翳复位,只要越王翳能够遵守一些“利天下”弭兵的条件。
魏国什么都不需要做,只需要去会盟,支持墨家的意见,就可以得到两个好处。
盟友越国仍在,可以继续威胁齐国和楚国,不使齐国扩张力量到泗水流域,同时又可以让田氏领魏国一个人情,毕竟建阳、巨陵是齐侯割让出去的,但此时却算是田氏要回来的。
第二个好处就是可以杜绝赵国干涉齐国,避免赵国把触角伸到东方。魏韩又可以全力准备对楚一战。
越国不倒,齐国的后方始终有威胁,对抗魏国就不敢用全力。越国不倒,楚国的东方依旧面临着威胁。而墨家在泗水流域崛起,暂时魏国又无法染指,那就没有必要招惹墨家。
唯一受损的,也就是越国需要放弃泗上的霸权,但是不放弃也没意义,墨家想打还是可以获胜的。
墨家嘴上说的是小国非攻结盟,实则魏斯很清楚,到时候那些君侯不过傀儡,墨家才是泗上的无冕之君。
他也警惕于墨家扩张的速度,但却不希望自己做天下贵胄世卿的“殉道者”,拼尽全力扑灭墨家的结果就是被赵、韩、楚、齐、秦瓜分。
在宴会上,魏斯也询问了墨家使者这次会盟的基调和底线。
墨家使者表示,墨家这一战是迫不得已,越王翳好战先攻,墨家只是防御。而打完之后,又不忍齐越开战,所以……
听墨家说完一堆“利天下”非攻的理由后,终于说到了最后的底线。
越国以沭水为界,沭水以西墨家代行其政,十五小国非攻同盟,不攻不取。
越国归还建阳、巨陵两城,释放被俘获的齐国奴隶。
如果越国内部发生了政变,而越王翳为了“利天下”与“弭兵仁义”接受了各国的条件,那么墨家愿意提供一笔贷款,释放全部的越人俘虏,越王翳可以用这笔贷款购买墨家的粮食和部分武器,墨家给予后勤支持,各国施压,迫使政变篡位者让位,使越王翳复国。其中这笔贷款,由魏韩两国国君的信誉担保,偿还方式墨家自有条约。
建阳、巨陵以南百里,沭水以西到鲁国东邑重镇启阳,仍旧归越国管辖。
墨家将保证齐、鲁、越三国非攻。若齐国攻越,墨家会助越守卫,自建阳、巨陵方向反击。如越国攻鲁,墨家会助鲁国防御启阳,同时会帮助鲁国修筑启阳。如越国攻齐,墨家会威胁越国琅琊,同时从彭城、邳出兵,切断邗沟。如齐国攻鲁,墨家愿意与三晋合力援鲁以制齐。
这一切条件,在魏斯听来其实就可以总结为一利、一威慑。
对魏国的利处是,保有一个基本完整的越国,反正越国在泗上的统治也不得人心,等同于无。越国的根基不乱,就能够从南面锁死齐国的扩张方向,有墨家这个搅屎棍,齐国绝无南下发展的可能了。
对魏国的威慑,无非就是……让魏国放弃诸如联合越国攻打墨家的想法,若是敢打,墨家立刻就和齐楚联盟,先攻越国琅琊,切断邗沟,断联盟一指。断了邗沟,等同于和楚国齐国一南一北瓜分越国。攻打琅琊,则意味着越国处在墨家的威胁下,对于合力谋泗上这样的事,绝不敢出头,更不敢和魏国会盟合力……魏国大军没到,可能墨家就先攻破了琅琊。
至于害处,魏斯还没有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