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八章 天元逼并边角腾(八)

战国野心家 最后一个名 3590 字 10个月前

子墨子言:在尧善治,自今在诸古也。自古在之今,则尧不能治也。

墨子说,说尧舜治理天下是善政,那是站在现在的角度,去看过去,且考虑到当时的历史局限性,认为尧的政策是符合当时的善政。

但是,如果直接照搬尧的政策拿到现在,那就是不能够治理天下的了。

这句话的本意,是哲学层面的,但跑到适这里,却很容易和那个“九重乐土”、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说辞结合在一起。

高孙子默然。

适又道:“为什么自古在之今,则尧不能治也?因为天下变了。尧舜时代,一如鲁阳公所说的桥夷,只有石器为工具,所以尧的政策符合于当时的情况,也就是当时乐土。”

“如果以沛地现在的政策,前往尧时代,却没有沛县现在的铁器、耕牛、种子……那么一定会天下大饥大乱。”

“是这样的吧?”

高孙子又点点头。

适乘胜追击道:“子墨子又言: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尧既为天子,又行善政,可知那时候的‘义’是可以利天下的。”

“然而巨子又说,自古在之今,则尧不能治也。也就是说,尧那时候的‘义’,与现在可以利天下的‘义’不同。是这样的吧?”

这是一个完善的逻辑链,高孙子学于墨子,自然也习惯了墨家的逻辑,思索一番点头道:“这是无可辩驳的。但义虽不同,仁却相同。尧舜必然是心怀爱天下之心,才能够制定出利于天下的善政。”

“他们活在那时候,自然会用那时候的义。活在现在,也自然会用现在的义。义变、而爱不变。”

适拍手道:“所言极是。但是,符合于天下器具的‘义’,是可以理性推断的出的。也就是说,现在任何一个墨家的正式弟子,都可以知道尧舜时代的天下,应该怎么治理才算是彼时乐土的善政。这是对的吧?”

高孙子再次点头,心下一惊,知道自己点头的瞬间一惊落入了适的陷阱。

果不其然,适问道:“若此时一人回到尧舜之时,按照理性推出的符合尧舜之时的‘义’行政,那么是不是善政呢?他心内的仁与尧不能相比,他心中的义却与尧所想的一致,政策会因为他不如尧仁,就不是善政了吗?”

高孙子沉默,适却根本不给高孙子组织语言的机会,立刻又道:“你既说仁,可你也认为清除世卿贵族的想法是正确的。你的仁,难道不也是没有加诸于王公贵族的身上吗?”

高孙子即刻反驳道:“但世卿贵族是天下的少数,而非多数。我虽然对他们无爱,可是我却爱除他们之外的人。你刚刚说,要权衡大利小利,要权衡天下多少……”

适哈哈大笑道:“是的,终于说到了多少的问题。”

“若以矛盾论,世卿贵族与那些禄田上的农夫有矛盾,二则如黑白,不能互相得利。那些富有土地者与租地佣耕者也有矛盾,二则如黑白,不能互相得利。”

“那么,哪一种矛盾才是天下的主流呢?”

高孙子听了适的一些解释之后,心中生出许多以往不曾有的疑惑。

墨子之前的确曾经讲过内外、心物、爱利、所爱所利之间的关系,可是墨子却没有讲的如此透彻,如此深入。

不是墨子自己不了解,而是墨子将弟子们的悟性看的太高。

高孙子疑惑地问道:“如你所言,那么兼相爱、交相利又该怎么解释呢?”

适伸出三个手指,说道:“我个人看,倒有三种解释,而且都说得通。”

“其一,兼相爱,人人心中都能达到兼爱,以爱己之心爱人,从而达成交相‘得利’。这里爱是内,得利是外,由内而外,由心而物。兼爱是交相得利的前提。”

“其二,兼相爱,交相利,是一种最终的目的。即人人以爱己之心爱人、人人有志于天下芬之心。从而在内是兼爱交利。在外,也是得到了别人的爱,互相之间得到了利。”

“其三,就是说……兼相爱、交相利……只是外部的一种体现。因为你的心无人知晓,你爱谁?你想利谁?你不说没人知道。但是,这一切都是可以观察到的,最终达成一人看上去人人兼爱、人人相利的未来。这是可以直观观察到的。”

这三种分类,不是墨子分的,而是适为了掌握今后的解释权,自己分的。

第一种纯粹是地上天国、三代之治那种纯精神层面的幻想,完全脱离了物质性,认为在精神上人人都能达到足够的道德高度,便可以建成人间天堂。

第二种,则是一种理想。物质与精神的最终统一。

第三种……则是完全否定了精神的作用。

第一种逻辑上可行,现实中原本认为也是可行的,但是在商丘一战诸侯们弄出的弭兵会闹剧和楚国推出弭兵会盟之事后,实际上高孙子已经全然不相信这种事可以实行。

于是在听完适的划分之后,喃喃道:“如此看来,自然是第二种解释更好一些。”

适笑道:“的确很难。你也知道,义师矛阵的口号是什么吧?”

他说到义师矛阵,高孙子自然知晓,这个口号从成军开始就在喊,义师矛兵人人皆知。

正是一句适很熟悉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这句话本身就是长矛阵的矛手最先使用的,在《三个火枪手》中传播到世界各处,列宁在发动星期六义务劳动的时候,率先将其翻译为俄文,再之后适也知道了这句话。

以至于他上一世有一个很搞笑的俄国人谢肉节群架的空耳视频中,列宁翻译的这番话依旧动听,化为汉语便是那句空耳后的——白帝圣剑、御剑跟着我……

长矛阵的矛手最适合这句话,因为长矛阵这种极为依靠阵型完整的战阵,正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一种极端体现。

任何一个人都需要依靠身边的伙伴队友来保护,自己也同样在保护其余的伙伴同袍。

此话一经提出,不仅在义师中大受欢迎,也很快成为了一句沛县墨者常用的话。

因为,听上去正可符合墨子“兼相爱”的学说。我爱人人,人人爱我,我自人人中,故我爱人人亦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