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没错,没错!”董卓越听越觉得对头,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浓。
朝中的局势,董卓身为相国,自然是清楚的很。
不久之前,为了拉拢各方势力,还是董卓亲自拍板,决定征召各路名士,并为党锢之祸蒙冤受屈的士人平反。
采取这种做法的根本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巩固目前的权势根基。
奈何以袁绍为首的朝臣完全不妥协,反而导致不少官员出走关东。
自此为止,朝臣们是每每对着干,受征召而来的各路名士,如荀爽、蔡邕等人,基本没什么人愿意效命(这是事实,荀爽甚至跟王允密谋要搞死董卓)。
结果形成之前的尴尬政局,直到李肃以奇谋离间朝堂世族,迫使朝局一分为三,这种情况才有所好转。
在这种情形下,正是该大力拉拢朝臣的时候。
嘿,巧的很,瞌睡了马上有人送枕头,蔡邕这位大儒就主动送上门来。
董卓不由地乐了。
“嘿,这么说咱们轻易可以拉拢蔡侍中啊,毕竟只是女扮男装混入羽林,往大了说是欺君,不过既然是本相主事,自当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如此就能对蔡侍中施恩啦,嗯,子文,你这回做的好啊!”
哪知李肃一听,立刻大惊,赶忙道:“错了,错了,相国大人错了,不能小事化无,若是真这么做,何需相国帮助,以蔡侍中在朝中的影响,太尉黄琬、杨司徒,甚至王太仆等人可以轻易帮他做到!”
“对哦!”董卓立刻一拍脑袋,总算想起蔡邕的身份。
以蔡邕在士林的影响力,以及他所代表的派系,黄琬等人必不会坐视不理,此时保下蔡邕,肯定比董卓更积极。
若是真的顺着这个思路走下去,蔡邕只怕会更感激这些同僚。
想通这一点,董卓一下子就郁闷了,不由地叹息。
“哎,看来蔡侍中用不着本相帮忙啊!”
“不对,相国大人又错了!”
“啊,又错了!”
董卓再度愕然。
李肃贼兮兮一笑,小心地凑到了跟前:“当然,相国大人当然错了,确实,若真的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自是不需要相国,但是反过来呢,若是吾等偏要把事情闹的人尽皆知,天下闻名,届时,敢问相国大人,忠孝人情再大,大的过国法?大的过陛下安危吗?”
“……当然大不过!”董卓立马回应。
“正是如此,所以,吾等一定要推波助澜,把事情闹的人尽皆知,以国法和陛下安危这两点做文章,逼的群臣不敢开口帮蔡侍中说话,那时才是相国大人施恩的绝佳机会!”李肃终于说出了最阴险的套路。
其实这套路说来很简单。
用一句俗语就能总结!
那句话叫什么‘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