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秦齐楚汉无战事

胡亥在旁并未言语,而是看向了一旁的陈平,“陈爱卿乃是国之利器,不知此番欲何言之?”

陈平有些发愣,随即上前思量道:“启禀陛下,微臣觉得相国所言有理,而今衡山发丧,趁人之危易得山水,然汉岂能坐视不管也?殊不知那衡山乃是九江门户,若是衡山时候,九江则唇亡齿寒,万望陛下三思,而衡山乃各国交接之地,论理乃是楚国辖地,今若发兵,楚汉三国联合,与吾等不利,故而需良策方可定衡山也。”

“爱卿既然如此,想必定有妙计也。”胡亥脸色欣喜地问道。

陈平也不含糊,当机立断道:“微臣望陛下与汉交好,至于衡山,可缓缓而图也。”

不待陈平话音落下,王陵却走了出来,“启禀陛下,那汉王手下皆是三教九流之辈,不亲不义之徒,与其相交万万不可,况郦生张良有不世之材,今吾等交好,他们自然知晓远交近攻之策,恐怕表面交好,内地图谋,吾等待时为之奈何?”

“远交近攻,今时今日不可用也。”胡亥有些叹息地说道。

正在殿内沉寂之间,蒯彻突然出列道:“启禀陛下,远交近攻不可用,秦晋之好尚可行,某听闻刘邦有子刘肥,大秦可派公主前去和亲,既有秦晋之好,吾等发兵,便无阻拦之理,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胡亥稍微点头,“此事朕亦是有所耳闻,刘肥而立之年,且乃刘邦庶长子,万万不可,不过刘邦有正妻吕氏,有一子名曰刘盈,方今十四,到可与之匹配,兄长之女年纪相似,不知兄长可愿如此。”

扶苏在旁,瞬间愣在原地,“启禀陛下,这这这,恐怕不妥吧,吾女年幼,远嫁他地,恐其母不愿也。”

“还请陛下恕微臣直言,如此和亲公主,刘氏岂能善待,多生事端,还需他策解之。”

自义帝以来,诸多战事,皆以无功而返,会稽终究是为楚所有,唯有一波兵马再往衡山赶来,那便是藏荼所带领的燕军,欲要袭取衡山。

咸阳城中胡亥看了各地的奏折,楚汉基本全部停战,项羽已经撤军,而藏荼的士卒已经赶到荥阳,欲要向着衡山进发。

寿春局势瓦解,司马寅带着一万士卒不敢有所停留,快速向着衡山赶去,此刻的衡山王共敖已经奄奄一息,共尉守在床边不知所措。

衡山王府中,司马寅五日方才赶回,换了一身朝服不敢有丝毫懈怠,着急向王宫赶去,司马寅年纪近五旬,但其神采奕奕,至于共敖比司马寅稍长十岁,此刻已经奄奄一息。

共尉在府中,听闻司马寅回朝,当即屈身相迎,两人礼毕,司马寅有些慌张地问道:“我临走之时,大王尚且无事,此番何故?”

“相父有所不知,前日父亲单衣射箭,忽有大雨,父亲躲避不及,故而淋雨得病,多日未好,近日突然严重,吾不知何所为,还请将军主持大局啊!”共尉很是无奈地说道。

司马寅闻言,踉踉跄跄地向着殿内赶去,共敖脸色发白,平躺在床榻之上,见到司马寅回来,脸上又多了些许喜色。

“卿可算是回来了,本王时日无多,还有事情需要安排,若不见卿,何以撒手耶。”共敖语气低微地说道。

司马寅当即跪拜道:“某出身低微,幸赖大王提拔,才有今日之富贵,纵为大王肝脑涂地也无憾也,昔日为奴,今日为臣,不敢有所希冀,全凭大王吩咐。”

榻上的共敖当即起身,欲要扶起司马寅,好在周围侍从眼疾手快,方才拉住共敖,司马寅亦是起身上前。

“大王身体不便,何故这般,老臣听着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