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项庄丹阳被汉围

次日闲来无事,夏侯府内,两人一笑一忧,气氛倒也和谐,夏侯婴率先拿起一杯清酒,向着项伯敬了过去。

哪知道项伯却轻轻撇开,眼神颇为不善地说道:“我信公乃是高士,未曾想公不投也就算了,竟使得此等下三滥手段,当真可笑!”

“君莫怪吾,实乃为人所逼,昨日之事还请见谅才是,况且两国交战,情义在其中,岂不是误国误民耶?”

“况且君久经沙场,亦是知晓三军非一将,吾守寿春,尚有樊哙为主,今日来与君闲谈,君可自去,吾绝无他话,不知君意如何?”

夏侯婴很是恭敬,平常先生已经是尊贵至极,今日改口称君,可见夏侯婴心中确实有愧,项伯见状,心中倒也缓和了几分,有些无奈地饮下温茶。

“哎,今日老朽已是败军之将,公有何处置,不妨明说,老朽无憾矣。”

夏侯婴倒是冷静,颇为低声地说道:“君在楚国声望颇高,且为人结交四方,与子房为友,吾岂能过分行事,请回便是。”

项伯听完此言,不免有些惊讶,“公欲吾归?”

“归亦是无妨。”

本来被汉军抓获,项伯早有死心,未曾想夏侯婴竟然说出这番言语,致使得项伯甚是感动,颤颤巍巍地说道:“多谢夏侯公不杀之恩,然吾归楚亦是楚将,日后相见,终究是敌,还望公莫怪某无情。”

“自然不会,如此说来,却是我负了汝才是。”夏侯婴抚须说道。

项羽闻言,心中大喜,立即认真询问道:“不知佗有何计?”(项它、项他、项佗应为一人,此处多用项它和项佗,望见谅。)

“启禀大王,计可复用,人亦可变,大王当深思也,今寿春既然开门相迎,某愿作大王替身,前往城中,不知大王以为如何?”项它很是认真地说道。

旁边的项伯闻言,当即摆手道:“大王万万不可,若夏侯婴以诚心来降,吾等为之奈何?”

“哼,待时诚心,吾等认错便是,大王,难道三万士卒还不能低头行事乎?若是被骗,诸事皆无所行也!”项它很是直接地说道。

“佗乃明理之人,本王当尊之,项伯所言太过信人是也。”项羽很是直接地说道。

总而言之,项羽虽说妇人之仁,然大事面前,颇为认真,况且夏侯婴乃是儒将,本以为其会投降,然项它之言多少有些动摇,故而以大局为重,按项它之计行事。

寿春城中,夏侯婴命人在城门楼下掘地三尺,共有四排,另以弓箭手埋伏在城门楼之上,又以草木为遮掩,放在各个甬道之上,以作遮掩。

三日后,项羽并未出营,而是以项它装扮成项王,项伯在后,更有三千士卒并排而行,夏侯婴听闻楚军果真前来,心中大喜,立即与樊哙出城相迎。

护城河桥上,夏侯婴身披甲胄,略微行礼,樊哙则是站在一侧,眼神严肃,项它见其亲迎,不觉有些紧张,故意退到中军,由项伯出面搭话。

项伯与夏侯婴相谈甚欢,缓缓走进城中,而在不远处项羽早就埋伏在灌木丛之中,三千士卒眼看就要全部进城,夏侯婴在前有些疑惑地问道:“霸王为何只在中军之中,不敢出面相见耶?”

“夏侯公莫怪,正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吾大王性谨慎,还望见谅才是。”项伯有些遮遮掩掩地说道。

夏侯婴当即摆手,“无碍,无碍,今日寿春便拱手献于霸王,特备两杯薄酒,以为大王接风洗尘。”言罢,旁边的侍从立即起杯奉上。

项伯见状,颇为恭敬地接过酒杯,“夏侯公多礼了,今日之事既是天下的幸事,也是寿春百姓的幸事,不必多礼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