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一石激起千层浪

而这个时候各国也都收到了霸王的邀请函,对于汉王皆是以报仇为由,对于他国皆是以灭秦为由。

燕赵齐碍于各国情况,以及不清楚现在的局势,皆是出兵一万相助,燕国藏荼一万士卒,赵国陈余一万士卒,齐国田横一万士卒,皆往雎水岸并进。

此刻定陶城中乃是英布把守,虽然勇武,但听说各国出兵前来,不免有些害怕,只得命人向咸阳告急。

秦国早就料到楚国会出兵,但是没想到会联合其他三国共同出兵,胡亥得到英布的求救信之后,立马召集群臣议事。

栾步、季布、陈平、王陵、叔孙通、蒯彻、蒙毅、扶苏,以至于前三公全部位列朝堂,在他们看来,这次事件就好比当初四公子带六国之兵围剿函谷一样重要。

胡亥脸色稍微凝重,沉吟良久,方才说道:“今项羽小儿,因叔父阵亡,迁怒于秦,何其愚钝,竟联合六国以攻秦!”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御敌!”

随着胡亥话音落下,殿上哄哄然讨论了起来,胡亥见状,不觉有些皱眉,随即沉声道:“有则说之,无则退朝,如此这般,成何体统!”

诸臣子面面相觑,李斯久不上朝,今日前来,率先道:“启禀陛下,为今之计,不若死守,待到联军士气褪去,在与之战,虽不为上策,亦是万全之策。”

“臣等附议!”这时栾步等人无计,皆觉得李斯所言有理。

胡亥心中总觉得不妥,当即起身,俯视众臣道:“朕自统御四海以来,战乱不断,今遭此难,心中甚是烦闷,故而决定亲自讨伐贼人!”

霎时间,殿内死一样的寂静,片刻,扶苏忙不迭地上前躬身道:“万望陛下三思,勿要因一时之怒,而遭多日之苦啊!”

席上的钟离昧和龙且对视一眼,心中各自有了打算,身为汉王,宫殿尚不如将军府,可见刘邦所言倒也没有怀疑地理由。

龙且沉吟片刻,方才开口道:“汉王为人正德,礼贤下士,乃王之风范,今日鄙人前来,所谓不过两事,还请静听。”

刘邦早就知道事情的缘由,然依旧疑惑地问道:“敢问两位将军,所谓何事?今大楚能人各自守城,乃国之大幸啊?”

旁边的钟离昧首先叹息道:“哎,汉王有所不知,前些时候秦军出其不意攻打定陶,老相国城中无兵,力战而死。”

话罢,殿内瞬间陷入了沉寂,刘邦以袖试泪,颤颤巍巍地问道:“钟将军,此言当真?老将军乃以一敌百之强将,何故有此等遭遇啊。”

“事实如此,汉王节哀。”龙且亦是低声道。

殿内的曹参随即向着刘邦使了一个眼色,刘邦当即会意,不待众人答话,刘邦确认过消息后,俯首大哭,甚是悲哀。

“呜呼哀哉,相国命陨,大楚所往,前途迷茫!今帝年幼,政荒人乱,会稽清净,一时之治,肱股爪牙,何处去寻!”

“呜呼哀哉!楚将风范,唯相所拥,册天立命,起兵八千,斩贼去害,得立一方,民念官尊,三载而已,何处去寻!”

“呜呼哀哉!楚为秦乱,百年不出,江东受乱,始皇出巡,唯君可忍,拯救苍生,谁人可比,如今灯枯,何处去寻!”

“呜呼哀哉!某本布衣,因奴而起,两县之地,唯雍所害,迫不得已,穷途末路,唯君使我,授予兵卒,此等恩德,某欲报之,今何去寻!”

满殿大臣,见刘邦哭诉甚是动情,不觉泪打衣衫,曹参见状,率先上前道:“启禀大王,客使在此,当收情对客。”

刘邦略微颔首,依旧哽咽,良久方才稳住情绪,有些无奈地说道:“让两位见笑了,夫英雄泪,不轻弹,然今所遇实乃情之所使。”

“季能为王,皆相国恩德,且知遇之情,犹不可言说,正所谓高山流水遇知音,高山流水常在,而知音不常有,今楚相即为知音,又为挚友,故而失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