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骨瓷

古代建无尘室没有换气除尘设备,所以干脆是完全密封。瓦屋顶不行,必须吊顶密封,因为瓦片并不能阻止灰尘飘入室内,墙面涮白,地面用本板铺就,没有窗户。硬件就只能做到这样了,建成之后再用干净的湿毛内,不断擦拭,几次之后,直到白毛巾擦地板之后还能保持雪白,就基本合格了。

较真的杨文礼还想到了除去空气中的微量浮尘的方法,说白了很简单,就是静电除尘技术。在衣服或布料的表面用力磨擦就会产生静电,而静电最易吸附灰尘。

就这样,杨文礼想尽办法,终于建成了一间古代版本的无尘室。那时也没有吹风除尘设备,开门就是无尘室肯定不行,因此扬文礼其实是两间密室联套,外面的密室经常擦拭灰尘,当作换衣室吹风除尘室。没办法,条件所限,他只能做到这样了。

炉子还是当初炼铁的那个反射炉,还是使用木碳。杨文礼他不会建专门烧瓷的窑,但烧瓷归根结底还是温度的关系。

能炼钢的炉烧制瓷器其实也没什么问题。炼钢温度超过了2000度,就是炼铁温度都超过了1650度,远远超过了骨瓷的烧制温度1250度。温度越高瓷秞烧结越好,杨文礼相信炉子没什么问题。

说来容易做来难,在实验烧制的时候,问题频出。扬文礼得出了一个教训,温度高了也不行,瓷器易碎。

特别是骨瓷的收缩率相当大,温度再高一点,干脆就是全部碎裂,没有一件成品。

没有温度计,就只有通过多实验了。不断地降低炉温,直至素胎不再破裂,再看素胎是否烧结完好。

辩别的方法很简单,拿两件烧结好的素胎相互敲击就好。骨瓷质地优良,胎薄,耐撞击,是普通瓷器的三倍以上。

正因为胎薄,所以骨瓷烧制的时候收缩性很大。

当然,也不是三言两句介绍这么简单,比如素胎烧制好之后,就不能马上出窑,必须缓慢降温,否则肯定碎裂。这些都是扬文礼在实验中得出来的经验。

骨瓷烧制要经过两道工序,先烧素胎,后烧釉胎,特别是素胎之上上釉,在风干的过程中,绝对不能沾染灰尘,否则釉色不纯净,达不到晶莹剔透的效果,这就是杨文礼为什么要建无尘晾胎室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