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生态养殖

养猪的话,在明代是禁止的,正德皇帝曾下旨捕杀养猪的人,盖因老朱家姓朱,朱与猪同音,因此禁止民间养猪杀猪,非常荒唐。

但官府禁止不了民间养猪之人,有陈姓人家就掘穴养猪,保留了宝贵的猪种。现在是万历爷当朝,养猪当然没什么问题了,因为官绅贵族也需要吃肉。古代禁止宰牛,这一点是全民约俗而成,如果没猪肉和牛肉真的没什么肉可吃了。

光靠羊肉不现实,南方天气炎热,不能养绵羊,而山羊又是吃草根的动物,对草地有极大的破坏作用,出肉率也不高,所以南方养山羊并不盛行。

自隋唐以后,古代已知道圈饲养猪,半牧半饲,春夏秋三季水草丰盛时期就将猪散养,任它去吃肥美的水草,到了隆冬季节,才用备用的草料加糠混煮喂猪。

扬文礼养猪当然不会这么干,他划了一块山坡地,安排长工用木栏杆圈起来,釆取圈饲法。既让猪有宽大的活动场所,又一日三餐人工喂食。

圈饲法能得到大量的猪糞可以肥田,虽然成本高过散养法,但是可以提高出栏时间,基本上是半年一批,而散养至少需要一年以上。

养猪也可以人工大量养殖蚯蚓喂食,蚯蚓是高蛋白的东西,猪吃了也能长膘。

还有要大量种植红薯,红薯可以煮猪食,就是给猪生吃也可以,总之是最好的猪饲料之一。

明代已经基本引进了红薯、玉米、辣椒、土豆、西红柿等外国优质物种,只不过还只在南方沿海少量地方引种,刚好方便了扬文礼的生态养殖大计。

纸上说起来很容易,但真正实践却最费时间,扬文礼科学化的生态养殖计划一搞就是三年。

因为初期规模较少,每年还要吃掉一批,在三年过后,扬文礼的生态养殖才终于有了些许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