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父与子

大汉的光芒 以爱封城 1146 字 10个月前

这三观均以《道德经》中所授之玄机构造布局,而且观中央建着一座高十数丈的台榭,上绘乾坤八卦图,每日香烟缭绕,以迎神灵。

后来,又有好事者说,神、人之间虽存感应,然下界须有路。

刘彻于是又命人造一座通天台,上置各种祠具,等候传说中的“神”下来。

刘彻的心境,经过这青山绿水的洗涤,时间的沉淀,去除了许多的烦躁和俗事,逐渐归于宁静。

在刘据的记忆之中,刘彻他是威严的,也是慈祥的。

他最不能忘记的,是他十岁时,夏天的那个夜晚,刘彻难得有兴致和他沿着甘泉宫旁的一条小径散步,坦率地说着年轻时或幼年的一些孟浪行为,至今想来都有些好笑。

阳光逐渐西斜,而在山间投下的,是一道道浓密的树影,刘彻便偕着刘据缓缓地走在山道上。

坡路很缓,天气也不是那么地热,时间很充裕,他们完全不用着急赶路,而将自己散淡地置于斜阳碧树间,父与子之间的交流,淡淡而行。

而警跸们在身后小心跟着,缓缓之间,父子似乎都可以听到彼此的心跳。

话题是很分散的,先是说到了为君者的道德,进而又说到了七国之乱,连刘彻自己都不知道,他们又是怎样顺理成章地,说到自己早年孟浪的行为上去的。

“唉,人在年轻时,往往虑事不足,不愿多想,朕在年轻时,也曾多有狂悖。”

刘据很吃惊,刘彻竟是如此坦率,丝毫不再自己的看法。

当年,刘彻刚刚把母后接过来时,两人感情甚笃,常常结伴到终南山下打猎游玩。

有一天,当他们踏着月光赶到长安城下时,而城门已经关了。

守门的司直在城头大声喊话:“陛下有旨,私自开城门者,斩无赦,小吏岂敢违背皇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