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您的意思是要臣对伍被从轻发落?”张汤上前施了一礼便道,“陛下,这万万不可!”
嗬,反对意见?
很棒!
刘彻只是皱了皱眉头道:“朕不是这个意思,朕只是觉得他和淮南那些执意谋反的罪臣不大一样而已,那依爱卿之见,该如何判处呢?”
“您恕臣无罪,臣才敢说。”
这就是当皇帝的难处,随意说话的气氛都没有了,刘彻无奈地摇了摇头道:“瞧你说的,朕这不是与爱卿散步么?哪来这么多忌讳。”
张汤还是先谢过刘彻,才说道:“伍被虽有雅词,但据他的交代和刘迁的狱词,很明显,这表明几乎所有的反计都出自他手。
而且他尤其不该让刘安煽惑诸侯叛乱,更不该派游侠刺杀大将军!”
“呵!原来行刺一案的始作俑者是他。”张汤在与刘彻的目光相撞时,就从中感觉到了一种冰冷。
当然了,刘彻也被刺过一回。
咋能忍呢?
“他施计行刺大将军,想撼我大汉中流砥柱,岂能饶恕?那就依卿奏,待到秋后,也处以弃市!”
凭栏望过去,高大的北阙在春日下显得雄伟而又庄严,睹物思人,刘彻心中又是想到了别的。
按理说,这是大臣们出入的地方,多少年来,或回朝复旨,或外放辞行,或陈奏朝事,或出使藩国,这里曾站过多少名臣良将。
卫绾、赵绾、窦婴、公孙弘、司马相如、主父偃等等,可一想起东方朔的名字,刘彻就心中隐隐作痛。
建元以来,力鼎新制的大臣中,他也是其中的一位,可他……
人心善变,是从何时与朕离心离德了呢?一个那么锐意进取的儒生,怎么会堕于金钱,惑于美女呢?
讲道理,他已没有心思追寻其间的细节了,没啥意义。
别人要膨胀,自己有啥办法?而是顺着思绪,反思自己的作为。
这么几年来,刘彻自我感觉良好,总以为是重用他的,却忽视了他的感觉。
他怎么会对韩安国、李蔡、公孙弘的平步青云而无动于衷呢?知人而不善任,也是一种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