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民近观史籍,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势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纵以逆京师,以法制削之,则逆筋萌起,现若不推行新令,必有祸患!”主父偃掷地有声道。
点了点头,刘彻心道他还是有过研究的,又抿嘴问道:“该何去何从?”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
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主父偃稍加思考,便把自己深以为然的道理讲了出来。
大笑几声,刘彻拍着他的肩膀道:“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如此一来,便是两全之计,妙哉!”
“陛下这是觉得主父偃之计可行?”主父偃见刘彻这个反应,欣喜道。
“可行,当然可行了,名则推恩,实则削弱,这就像是一把筷子拧不断,一根筷子便轻易两半。”刘彻笑道。
多年的抱负终于实现了,主父偃开心不已,兴奋道:“就是这么个道理,陛下可假借上天之意,降下恩泽,福及诸侯王子嗣,淡而化之,多分列侯,事必可成!”
建中朝,再到后来的设刺史,刘彻能用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的原因,也离不开景帝削藩奠定了基础,更由于当时国家实力强大,雷霆灭南越,刘彻威望变大,其措施行之有效。
所以这个时候,刘彻已经可以举推恩令了,阻力仅来自于诸侯嫡长子,但比其余各子的赞同,算不上问题。
“主父偃,朕见你识得大势,甚合朕意,愿擢升你为侍中,今后听命于朕,你可愿意?”刘彻笑道。
他等的不就是这么一天么,那里会不肯?主父偃伏地拜谢道:“草民所念,无非忠君报国,陛下愿意用我,乃主父偃之大幸,自然十分情愿!”
“善!推恩令之策,兹事体大,朕会徐徐图之,少不了主父偃你的辅衬,你既为朕的侍中,将来必会加官进爵!”刘彻承诺道。
……
该是自己背的锅,就少不掉,推恩令还是早一点做早好,托久了就尾大不掉,那时更难受,刘彻可不想以后在打仗的时候出现内乱,那时就很难收场了,一个不注意,就成了崇祯……
说实话,这样的感觉很爽,把别人卖了,别人还帮自己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