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僧神会,感谢少侠仗义出手之恩。这是吾友司马远图。”神会老和尚蹒跚几步,走到李凭近前,双掌合十,向李凭介绍道。
“神会大师好,司马前辈好。”李凭闻得少侠二字,不由愣了一下,才明白这是对自己的称呼。想不到自己出得襄阳城一趟,便已成了少侠。连忙搜肠刮肚的想出前辈这个词,向老和尚与船夫行礼问好,免得堕了“少侠”的风头。
“小子李凭,字淳风。不是少侠,当不起仗义之说,被迫出手而已。更不敢妄谈“恩”字。大师折煞——你的脸?“李凭惊呼道。
李凭行礼间,正好见神会双眼中出现一丝灰色,那灰色只有一线,如小蛇一般从眼角向眼瞳伸去。只一瞬,灰色转眼便布满双眼,弹指间,那灰色已经布满老和尚整张脸。
整张脸,灰掉了。
看着李凭惊悚的眼神,神会向自己的脸颊摸去。
……
小路蜿蜒,从渡头直入山中。
司马远图背着神会和尚,快步拾阶而上。李凭飞步紧紧跟随其后。
“莫急、莫急,不用跑的这么快,等一等李凭。生死有命……”匐在司马远图的背后,迷迷糊糊的神会嘴里不停叨念着。
“闭嘴!”老船夫性格火爆,一声断喝,让神会暂时闭上了嘴巴,也惊得李凭脚下加快了几分。
约莫一盏茶功夫之后,树木掩映间,一座寺庙出现在山谷中。
庙很小,比李凭想象中要小。古柏很老,古拙虬劲。
寺庙前,小门上正书,“鹿门寺”三个字。寺庙外红墙已斑驳。
庙前一小块空地上,一个与李凭年纪相仿的小胖和尚正低垂着头,有一搭没一搭的清扫着门前落叶。司马远图远远的喊到,“一石,快喊你师父来救人。”
那小胖和尚听得喊声,猛然间抬头看见三人。略一愣神,然后一个利落的转身,纵向寺庙内,路过寺庙门口时,人在空中,顺手将扫帚放在门口。
李凭远远看着,被小胖和尚这漂亮一手惊呆。
司马远图甩下李凭,一个箭步冲进庙内直奔大殿。人尚在台阶之上,大殿内已风风火火的冲出一个身着黑色僧袍的高大的中年和尚来。
“神会?神会。哪个伤了你?”
黑袍和尚后面,紧跟两人。其中一人白衣飘飘正是李白,另外一人三缕长须手撩前襟大步而行,虽也是身材高大,但看上去竟是不谙武功之人。
李凭李白二人此地见面,各自惊喜,却无暇招呼,只得点头示意。
那黑袍和尚将已近昏迷的神会平放在大殿内的石台上。伸手把脉后,眉头紧皱。示意众人殿外等候。
众人出得大殿,相互之间自是一番介绍。同李白一起的三缕长髯之人,乃是隐居于鹿门山的孟浩然。鹿门寺主持法号闲行禅师,便是大殿内与神会和尚驱毒的那黑袍僧人。被司马远图称为一石的小和尚,正是闲行的弟子。
神会和尚、司马远图二人本是发小,一同在襄阳城内长大。闲行和尚与他二人虽相隔十来岁,但也从小熟识,对神会和尚的禅理也是甚是信服。
神会俗家本姓高,自小习文,通读四书五经,精研庄老,聪慧异常,少年得志,歌赋文章,襄阳鲜有能及者,年方幼学,已傲视儒林。十四岁时,与众人共游国昌寺,恰逢盂兰盆节,闻得颢元大师亲手敲得一百零八声晨钟,于寺门外静立三日后,入寺拜得颢元大师门下研习佛法。
后,神秀于当阳山玉泉寺大开禅法,四海僧俗闻风而至。神会亦前往,为小沙弥,每日于门外听神秀与众僧俗讲经,一听数年。后,女皇陛下召神秀入宫讲法,众信者,云集相送。神会立于香樟树下,雨中遥望,折枝叹曰:“不外如是。”乃南下曹溪。从惠能处,仍以沙弥身份学习佛法。后拜惠能为师,修无念禅。惠能圆寂后,得传衣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