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二十九 辽国抽风

如此一来,赵祯对李不弃又放心了一层。因为如此一来,征辟官员便仍是皇帝和吏部的事,李不弃并不经手,也就没有了拉出一票人造反的嫌疑。心情大好之下,他立刻说:“如此,事不宜迟,立即便任命不弃为广南东西两路都转运使,实行不弃建议的方略。庞卿,你看如何?”

庞籍并无疑议,对枢密使高若讷的意见,皇帝直接就忽视了。

如此,皇帝便命知制诰当殿拟旨,命李不弃出任广南东西路都转运使,许便宜行事,三日之后启程赴任,以战事紧张,三省六部皆需配合李不弃行事。李不弃受了诏命,便出宫来,去召集毛知春等人安排诸般事宜。刚走出宣德门,守门的军士却追上来喊:“李大官人留步。”

李不弃回头一看,却见王中正跑得气喘吁吁追了上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李运使,有紧急军情,陛下请你立即觐见。”

这才放个屁的功夫又出什么事了?李不弃随着王中正匆匆回到崇政殿,王中正在殿门外十步便止步并转身向外,只让他自己进去。李不弃进去后见除了左右仆射和枢密使,李璋和连广智也在,而皇帝等人的脸色都像死了老子娘一样。

这是什么情况?

赵祯见到李不弃就像见到了救星,忙对李璋说:“快把那情报给不弃说说。”

李璋把辽国方面的密报一说,李不弃当时就感觉这个世界不太正常了:“纳尼?辽国真要玩儿水师了?辽皇的脑袋真抽风了?”

李不弃认为庞籍处理政事还是很有才能的,换个人来作宰相未必就能比庞籍作得好。而且现在的庞籍只要还待在宰相位置上就必须想办法将功折过,就算和他李不弃不对付也不敢轻易下绊子,但是新上来一个宰相会如何行驶可就难说了。因此在条陈中头一条就是建议皇帝保持朝堂稳定,暂时不要换宰相。然后他又请求让广南原来两个转运使在原来的位置上戴罪立功。

据他所知,这两个人其实都有些水平,而且是地头蛇,让他们感恩戴德,以后在广南的事情就好办了很多。

李不弃看皇帝现在快要六神无主了,便比原来多提了好几个条件,比如在广州设立火药作坊,就地征兵组成厢军,广州市舶司和警察司派驻广南的机构需听从李不弃管辖,由李不弃在广州组织一支水军以防交趾。

现在广南都乱到这个地步了,赵祯也顾不得许多,而且李不弃理由非常正当,赵祯都答应下来。只有对火药作坊的问题,赵祯还是很犹豫。因为从去年开始,在李不弃、皇家试验场、军器监和清源书院的合作下,火药的威力越来越大,据说能摧城拔寨。赵官家最害怕的就是造反的人手里有这样的大杀器,怎么放心偏远的广州能造出这等恐怖的东西来呢?

赵祯皱着眉头:“不弃,火药这等军国重器还是在京城造好后运往广南为好。若是在广州设作坊,只怕造火药的法子流散到图谋不轨的人手里。”

李不弃却坚定地说:“陛下只知火药作为军器威力甚大,却不知若是用它来修路造田便能省许多人力。广南多山人力却匮乏,臣要在那里修桥铺路营田,所需火药是个极大的数目。大概陛下更不知,火药威力虽大,但是却也有许多缺点。首先一个容易受潮,受潮便无用。而广南又极潮湿,因此须得现配现用,不能久储。二是长途运输颠簸之后,火药威力便大减。把京师军器监造的火药运到广南,又是颠簸,又是受潮,等到了广南就无用了。最终要的是现在这火药方子确实从海商那里得来的,并非军器监原创,便是朝廷保密用处也不大。”

此时的火药还只是硫磺、硝酸钾和木炭三种粉末的简单混合物,由于表面积大,极易吸潮,而吸潮之后就严重影响效果,甚至直接成为坚硬的一坨彻底失效。硫磺、硝石和木炭三种粉末比重又不同,一旦长时间震动,比重大的粉末就会下沉,造成混合不均匀,影响使用效果。李不弃虽然知道解决问题的法子,但是为了给大宋的人们一个研究的机会,并没有把法子说出来,就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哦?还有此事?”赵祯确实不知道还有此一说。正在殿中的张永和却立刻禀报:“启禀官家,现在火药的方子确实是从海商那里得来的,而且确有这两个毛病。前一阵子,李中正还和人忙活着寻找解决的法子来着。而且制火药的方子虽然简单,但是却需把硫磺和硝石弄得纯净了,火药威力才大。而且硝石必须经过炼制,否则火药经常稍微一碰就炸了。硫磺和硝石在京城炼制,便是有贼人得到火药的方子也制不出来军器监这般威力的火药。”

赵祯一想既然这火药方子本来就不是独一无二,而且李不弃需要修路造田发展生产,还几百万贯的债,李不弃又是最清楚火药制造方法的人之一,提防他也没什么意思,便又再三嘱咐李不弃防止火药制造方法泄露之后同意了李不弃的要求。

这时庞籍突然问:“中正这条陈中只写就地征集轻壮百姓充实厢军,却没有说要用多少禁军。不知还要调多少兵去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