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一十六 向海外移民

李不弃见皇帝和文彦博、庞籍都没有说话,便问高若讷:“那么高参政可有良策?”

高若讷也不示弱,对皇帝说:“臣请此事下群臣议论,必有良策。”

李不弃心里一笑,便不再说话。

赵祯见高若讷占据大义,肯定是争不出个结果来了,更担心乾纲独断引来群臣吵闹,便说:“既然如此,就诏诸卿议论此事。兼听则明,待有了结果,再尽快施行。”

李不弃立刻躬身道:“陛下圣明。”

待散衙回到家中,便问姚刚在不在。不多时,姚刚就到了李不弃书房,李不弃说:“姚兄,今日陛下下诏令众臣议论黄河还要改道,如何安置下游可能受灾的百姓一事。这一议论又不知需要多长时间,眼看再有一两个月就会信风大起,我们可没有时间等他们议论出个子卯酉来。你可有什么法子让百姓自愿向海外移民?”

姚刚笑道:“这个容易。我们只要把黄河还要改道的事情宣扬出来,百姓知道了必然恐慌,再宣扬朝廷并无钱粮安置他们,南方又多瘴疠,人们必然要自谋生路。此时只要用我们商议的法子让人去招募出海之人,把北海岛的情况说得好一些定能引得百姓出海。关键是要小心撇清官人与此事的干系。”

李不弃说:“好,那么此事就由子孝多操心了。只是不要可以宣扬黄河改道的事情。还有,此事你只抓总,待武备学堂开学时,你还要作先生呢。将来这些学生定然都是国家栋梁,让别人来教他们我不放心。”

姚刚惊问:“我们不派人宣扬,百姓如何知道?”

李不弃笑着说:“这么大的事定然有很多人想从中谋取利益,他们会替我们宣扬的。”

大宋缺钱粮好啊!要是不缺钱粮,他李不弃心眼儿再多也玩儿不过一帮老狐狸,何况他还不是那种心眼儿多的人。但是大宋缺钱粮,就逼得皇帝和文彦博他们对自己的建议不能当耳旁风,有些措施就算不认同也不得不实施。

当文彦博他们向皇帝叫苦之后,皇帝就同意把李不弃叫来问问李不弃有什么法子解决当前的问题。实在也是本朝就没有做过移民的事情,对移民就没有懂行的。

李不弃被叫到崇政殿,听文彦博说了朝廷目前的窘境之后便说:“文相公,下官虽然已经安排警察司做过一些调查,但是那都是建立在有充足的钱粮,按部就班操作的基础上。突然移民数万百姓,又无钱粮,下官也难为无米之炊啊。却不知相公们准备把这些百姓安置在哪里?”

庞籍说:“老夫等人正是发愁此事。警察司既然做过调查,那么你说何处合适?”

李不弃就说:“下官以前安排警察司的人手对荆湖北路、荆湖南路以及广南路进行了一些初步调查,那里大多地方地广人稀,有些地区确实有地方可以移民过去。但是这次要移民的却是河北百姓,千里迢迢,不习惯南方潮湿天气,若是直接移民过去,人生地不熟只怕很快就会病死很多人。若是钱粮充足还可以让他们慢慢适应两年,但是没有钱粮,光是这一路走过去就不知要死多少人。如此移民不但不是造福百姓,反而是害了他们。而且大规模移民,难免和当地土著蛮夷冲突。”

一听可能会发生冲突,文彦博当即就说:“此时万万不可再生战端,如此万万不可。”

李不弃笑道:“朝廷又没有钱粮,又没有闲置土地安置这些百姓。骤然之间我也无法可想啊。”

李不弃说的是实话,从皇帝和宰执们来看这却实是无解的问题。于是殿中一时陷入沉默。赵祯见议不出个结果来,也是烦恼,便让众人退下。李不弃却突然说道:“若是招募厢军和移民的法子都不行,倒是还有个法子可以试试。”

赵祯忙问:“什么法子,说来听听。”

李不弃说:“现在海商每年往来北海岛,已经开始在那里建立村镇,捕捉海豹鲸鱼,开垦田地,却缺乏人手,因此才能从辽国弄人口运往北海岛。若是要求海商必须从河北招募人手出海,却不就减少了需要朝廷救济的百姓数目?而且移民海外的费用不必朝廷负担。只是如此一来便侵夺了海商的利润,因此还要费一番口舌。”

文彦博和庞籍等人都若有所思地瞥了李不弃一眼,各自心中琢磨起李不弃的意图来。谁都知道李不弃是东线海商的总后台,他这么作是什么目的呢?他们不会幼稚到认为李不弃就是为了给朝廷分忧,把吃到嘴里的肉吐出来,必然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