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与上次一样的战术,船队从高丽人船队外海一侧掠过的时候集火打击一到两艘高丽战舰。不过这次在转向之后,船队就调整成了两列,一列小船专门用弩砲射击企图冲上里的高丽小船。
在弩炮的射击下,原本在高丽人看来厚重坚实的船板直接被砸开一个个大洞,灌进海水的同时还燃着火焰。若是标枪从船面上掠过就更可怕,标枪、击碎的人体和船的部件会横扫狭小甲板上密集的人群造成一堆伤亡。
又是一大两小三条高丽船受到了毁灭性打击,一个小头领兴奋地问王万顺:“王头领,咱们靠近打吧!”
王万顺摇摇头:“还不到时候,你能不能有点儿耐性?再来一轮,等高丽人慌乱起来再说!”
然后他再次下达转舵的命令,船队再一次转向,高丽人这次有了准备,几艘小船也是帆桨并用加快速度企图缠住宋人船队。王万顺看着追上来的高丽战船皱了皱眉,命令执掌旗鼓的传令官:“让戊队拦住高丽人的小船!”
旗号依次传递下去,很快末尾的四艘小船脱离了队形转向拦在高丽战舰前面,用弩砲轰击高丽人。但高丽人还是继续向前冲,舱面上的弓箭手开始抛射火箭,还能看到有拿着盾牌和大刀准备打接舷战的高丽人。但是戊队只是和高丽人兜圈子,就是不和他们钢正面。速度方面还是宋船更快一些,所以高丽人始终没有得到打接舷战的机会。
这边你来我往的追逐,那边王万顺再次带领船队抢占上风并且恢复一路纵队,对高丽大船发动第三次突袭。当火龙一样的标枪不断的点燃高丽战舰的风帆、甲板甚至尸体时,高丽人崩溃了,各船开始各自转向规避。王万顺看到时机来临,连忙大喊:“挂旗号!各船靠近了打!”
结果大概是太兴奋,后面第七艘船忘了传递信号,结果只有前面七艘船冲了上去,后面的船反应过来已经错过了最佳转向点,结果鬼使神差转到了高丽舰队另一侧,形成了包围态势。
这时候高丽舰队人心已乱,队形已散,难以发起有效的反击。而宋船这边始终不打接舷战,只是靠近了用简易抛石机把火油罐子抛到高丽船上,登时海上的火光映红了天空。
高丽船只上的军官见宋人船只顺风扑来并不慌张,立即命令弓箭手就位,有人立刻点起火盆放在弓箭手脚边。
这个年代都是木船,水战自然以火攻为先。虽然宋船抢了上风,但是今天风不大。高丽这边是正规水军,弓箭手多,自然有信心一顿火箭把宋船烧成火把。
眼看着宋人的船只排成一路纵队冲过来,高丽舰队的指挥官立即命令挂起令旗,让小船排列横队准备拦在宋人船队前方。只要宋人船队被这些小型战船缠住,那么不够灵活但居高临下的大船就有时间围上去,无论是用火箭烧,还是跳帮肉搏都肯定把这些宋船留下。
眼看着宋人船队就要进入弓箭射程了,高丽船上的军官们发出了口令,士兵手拿着裹了油布的箭矢随时准备点燃。而当火箭点燃后,这些士兵就会在第一时间把箭矢抛射出去,覆盖宋人的船只。只要有一部分射中,至少宋人的船帆就废了。
但是在高丽军官下达点火的口令之前,突然看到当先的宋人船头火光一闪。
王万顺站在船头,估摸着马上就要进入弓弩射程了,立刻下令:“装弩枪!”
两个砲手从装着粘稠液体的瓷坛中拔出两支标枪安放在已经张好的弩机上。两支粗大的标枪铸铁枪尖头上都裹着厚厚的麻布,此时麻布已经吸饱了黑乎乎的油。王万顺再次下令:“点火!”
一个举着火把的砲手立刻把火把凑到两根标枪上,稠厚的油立刻被点燃,放出明亮的光芒。
王万顺最后瞄了一眼弩砲的瞄准装置,估摸正是船头从下倾状态转为上仰状态之间,马上用大锤子狠狠砸在机括。“梆”的一声两支标枪变成两条火龙向高丽战舰飞了出去。
耽罗岛上自己制造的弩炮用标枪并没有尾翼,而是在标枪尾部的木杆上对称开四个深槽,利用飞行中空气在这四个槽中形成的涡流来纠偏。大宋由于需要大量的箭矢,翎毛总是不够用,因此想出了这种法子,这种尾端开槽的箭矢还有个专门的名字叫“封羽箭”。当这种带有四个深槽的标枪以高速飞行时,发出令人惊悸的尖啸声,又拖着数尺长的火尾,像个怪物一样在高丽士兵们惊恐的注视下一头扎在高丽战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