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麦布库的木屋前,周青警惕地扫视了一圈木屋周围,只看到四个身背弓刀,却没有披甲的契丹士兵很随意的站在木屋门口。他看了看木屋旁边的二十多匹军马,不由皱了皱眉头,让跟随自己的人留在外面小心戒备然后走进木屋。
在屋正对着门口的火塘后面麦布库恭恭敬敬的陪着一个浑身绫罗绸缎的胖子说话。看麦布库的脸上虽然挂着谄媚的笑容,但是笑容却明显地扭曲着,让人看了就觉得难受。
麦布库见周青进来,立刻要给那个胖子介绍,那胖子却已经抬起头来,满面凶相地用辽国官话问:“宋人,你是哪里来的?”
周青在沧州往来宋辽之间走私的时候学了些辽国官话,不但能听懂,而且会说一些,于是不等胖子身边的人翻译,就回答道:“我从大宋那边海岛上来。”
胖子对周青会说辽国官话很惊讶,问:“你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说我们契丹官话?”
周青说:“以前我在常去滦州、润州和迁州贸易,所以学了一些。”
让周青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胖子脸上的冰霜一下子消融了,甚至变成了阳光灿烂。他微笑着说:“原来是商人啊。很好。我是苏州刺史耶律涅古的主簿,洛罗。既然你经常去滦州、润州等地,那么应该知道规矩吧?”
周青也是眼睛一亮。这家伙是想和自己作买卖啊,这事儿要得。
周青他们今年第一次下辽东,三条船到达狮子口,也就是后世的旅顺港。为了安全,周青让把三条船停在进入港湾的水道边,这样既可以进港,也可以随时退走,晚上也可以到被称为老虎尾的半岛上去休息。
港湾周围到处都是古树参天,上岸随便砍一些拖回去就卖大价钱,可是周青在确切了解这里的形势前不得不小心,因为去年换木材给了当地人不少麻布、丝绸、瓷器、铁锅和香料,这些东西很可能把辽国官府招来。
在人类掌握航海技术之前,沿海地区总是荒凉之所。辽国的苏州三面靠海而且到处是密林,也是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从去年了解的情况看,这里居住的渤海人部落主要以渔猎为生,也种点儿不成器的作物,穷得叮当响,穿的主要是兽皮。渤海人也只能造点儿小船在海岸附近打点儿小鱼,根本去不了远海。
李不弃说辽国的苏州出现大宋的商品必然很引人注目,是藏不住的。辽国的苏州城就在狮子口百里之外,只要辽人发现了大宋的物品肯定会追查的。
至于打听消息倒是不用费力,在他们的船刚刚驶入海湾时,就有在岸边捕鱼的渤海人把船划了过来。船队里一个机灵小子探出头去,比划着用去年刚学会的当地语言询问当地的情况,好半天才回过头来对周青说:“总管,那汉子好像说去年官府来收税,看到了他们的麻布和丝绸,盘问了来源。但是官府并没有为难他们。”
周青问:“再问一下现在这里可有辽国官府的人?”
又是一阵比划,当地人很肯定的回答说一个官府的人也没有。对此周青有些纳闷儿了。辽国官府得知宋人在这里登陆,怎么会毫无反应呢?
不过在渔船上的渤海人已经着急地表示在冬天他们已经砍了很多树,都堆在海边,可以马上交易。这事儿好理解,但是后面渤海人又是一阵比划,猜了半天才明白是他们的头人正在等着宋人的到来,有事情要商量。他问是否可以和他去见他们的头人。
周青于是让渔人传讯,与渤海人的头领在堆木材的地方见面。于是周青上了小船,由渤海人带领着往海湾里走了几里,就看到在山脚下的海滩上堆满了大树,足有二百棵。可见当地的部落在冬天真的没闲着。
留下周青他们看货,渤海打鱼人划着船赶紧上岸飞跑着去找头人,就一个心思:财神爷来了,别耽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