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三十七 大批买人

那囚犯呜呜咽咽地说:“都是要死的人,说与你们听也不打紧。这沙门岛上从来只进不出,可是听人说食水却是有定数的。因此只要人多了,他们就会留下些人充门面,把多的人都弄死。你们今日来了这么多人,我等的性命只怕拖不过明日。”

听了老囚犯的几句话,杜猛他们直接心如死灰。

千古艰难唯一死。别看这帮厮杀汉在战场上你死我活不会退缩,但是眼睁睁的让人弄死却是另一回事了。这一夜也不知有几个人能够入眠的,反正杜猛是没有睡着,不光是因为囚室中拥挤,而且因为满脑子都是怎么活下去的问题。虽然理智告诉他想活下去真的很难,但他就是忍不住去想。

早上没有早饭,只有点清水。然后他们就被虎视眈眈的军兵押到了海边。

“难道立刻就要杀人了?也太快了吧?”杜猛心里一阵悲凉。

与囚犯们灰暗的心情不同,今天沙门岛苏寨主和手下的士兵们却欢天喜地。好几百人啊,一人换一匹半的绢,那是好几百匹,发财啦!

在朝阳中,两艘大船停在海塘中,放下小船,大船上的吊车把货物吊装到小船上,然后小船靠上码头。苏寨主哈哈笑着走上码头:“周大官人别来无恙啊。”

周青跳上码头也抱拳说:“苏监押别来无恙。”

价钱是早就谈好的,一手交绢,一手交人。杜猛等人傻呵呵地看着自己这些人被军兵换成了绢,然后把自己赶到小船上再转移上大船。等所有人上船后,已经是过午,两艘大船拔毛起航继续向北行驶,到达一座岛后他们这些人又被小船送到岛上。在这座岛上,一群壮汉抱着膀子饶有趣味地看着他们上岸。在这群汉子中,杜猛突然看到一个认识的人,他悄悄碰了碰另一个老兵:“你看那人不是不在贝州时跟在李不弃身后的那个?”

得知了京城正在酝酿的乱局可能牵扯到自己,李不弃反而不着急回京了。留张英娘住了两天,才让张英娘回去。结果张英娘还没走,京城就传来紧急消息,说亲从官颜秀等四个弥勒教徒深夜进入禁中作乱被宫中卫士击杀。

这京城还真热闹啊。李不弃才不回去蹚浑水,就慢慢处理贝州的事情了,还有闲心给高知州出谋划策,让高知州以工代赈,把失去家园的百姓集中于一地,组织起来开挖沟渠。

河北诸路为了抵挡辽国铁骑可能的入侵,一向是大量开挖沟渠,甚至是把良田放水淹没制造坑塘,所以开挖沟渠也算是地方官的必修课之一。只是李不弃肯定不会简单的为了挖沟而挖沟,是让清源书院的人作了规划,挖出来的沟既可以作为阻碍骑兵的堑壕,也可以作为农田灌溉排水的水渠。

有事情作着时间就过得飞快,转眼过了闰一月到了二月,京城的形势已经比较明朗了。现在立太子的呼声倒是不大,但是就连四川和广南的官员都上书要求为了国本让三皇子出宫居住,朝野上下几个反对的声音被轻易淹没在一片狂欢之中。

虽然大多数中小官员就是打酱油的,是眼看着三皇子要失势了,生怕错过对四皇子的拥立之功才出来插一脚的,但是这也是一个表态的声音不是?当满朝上下众口一词要求对三皇子采取措施时,那位懦弱的皇帝的压力就可想而知了,其郁闷也是可想而知的。

李不弃估计皇帝还有一件事非常郁闷,那就是王则被押到东京受审的时候供认他自封皇帝是看到李元昊称帝得逞,想跟着李元昊学。以皇帝的见识肯定会相信王则说的,而绝不会想到王则这么说只是为了有人许诺他在死前喝一碗烈酒,死后给他烧纸祭祀。

大概是这两件事上皇帝郁闷却没有什么人能够问计,这不下旨让李不弃回京,这下就该他李不弃上场了。不过皇帝同时来的另一道圣旨却把李不弃恶心的不轻。

在这道圣旨中,皇帝下令把贝州改名叫“恩州”。那意思是说平灭王则叛乱是“有恩于民”。李不弃也真是被皇帝的厚面皮打败了。可是来传旨的中使告诉他,这个主意是文彦博等一干文官出的。好吧,李不弃对文人的无耻再次加深了了解。

————————————————————

“呸,呸!”闻着咸腥的气味杜猛不由得吐了两口口水。作为一个内陆长大的人,他对这种气味真的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