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再炒作三皇子的“命格”,估计很多文官为了阻止李不弃对将来的皇帝拥有不同寻常的影响力也会跟风。只要这阵风刮起来,朝中文官形成一个声音,那么三皇子也就彻底炮灰了。
李不弃不由猜想这一出是谁搞的呢?从收益最大动机最大的方向去推测,自然是四皇子一系。其中张尧佐等外戚的嫌疑最大,但是张尧佐可是连着两次举荐李不弃的。现在回想自己当时的怀疑似乎有了答案。
李不弃才不会相信张尧佐真的无私为国,冒天下之大不韪为国荐才,那不是张尧佐的为人。那么就有很大可能张尧佐当时是为了把自己抬上来,加重太子之争中的砝码。京城官员都知道自己和三皇子的关系,文官们十个有八个对自己恨得牙根痒痒,只要把自己和三皇子联系起来,文官们的选择就显而易见了。而且自己的官越大,功越大,那么文官们就越坚决。
如果是张尧佐这些人搞的鬼真是好算计啊!人家举荐了你两次,你在明面上怀疑人家都会被说是忘恩负义。
李不弃决定好好想想,让张英娘先去洗漱休息,自己还是照常处理公务。
来贝州一个多月不知肉味,也是憋毁了,晚上拉着张英娘一阵疯狂,然后搂着美女在被窝里交代工作也是别有一番情趣。
“看来你家官人这次是让人给利用了。不过既然有人利用你家官人,就说明你官人还有用。这就成。回去跟四郎和连大哥说,让他们静观其变,不要擅动。尤其是和清源书院的人说一声,近期少些‘天罚其实是人祸’的宣传,等过了这个风头再说。”
张英娘偎在李不弃怀里问:“可是大家都担心对你不利呢。”
李不弃笑道:“两个皇子夺位关我鸟事。你官人有得是实力,阴谋在绝对的实力碾压下都是无用。现在的大宋朝廷就是一潭死水,起些波澜也好,你家官人才好搞些动作。”
“凡事都有因果报应。事情可以按照他们的想法开头,但是如何结尾可就不是他们自己说了算的了。现在咱们要作的事就是让那些人尽情表演。”
张英娘现在毫不怀疑自家官人有得是办法,听了李不弃霸气的回应心里立刻放松下来,再加上一路劳顿刚才又疯狂了一回,困意上来很快就睡着了。李不弃在张英娘额头上亲了一下也闭上眼睛,心里却在想:想立四皇子当太子,也不看看他像不像能剩下孩子的样子。
陶林转到李不弃对面说:“官人说的几个方向我都琢磨过了。我觉得好男儿当立马横刀,驰骋四方,既然官人说海外战事不多,那我就去辽国苏州、复州,从辽国身上撕下一块肉来。”
李不弃说:“你可想好了,去辽国必然恶战不断,一不小心就可能马革裹尸。”
陶林很坚定地说:“官人说过,大丈夫当效霍去病、冉闵那样轰轰烈烈。再说有官人神机妙算,还怕辽人不成?”
李不弃说:“好吧。既然你决定了,那你过几日就去登州与周青联络。不过以后你就不能再用陶林的名字了。”
陶林说:“是。我已经想好了,以后在辽国就用陶威之名,布我汉家威仪于辽东。”
“好,那你明日就回东京,把家里安顿好,再挑些何用的人手,早日去登州吧。”说完他又从袖袋里拿出几张纸交给陶林:“这是我琢磨出来的火药方子和用法,应该可以破重甲,和辽军对战正可以用上。只是要交给耽罗岛上的工匠试一试,你一定收好了。”
陶林出去,李不弃才把陈全叫进来:“去传令,明日开始甄别乱匪!”
李不弃是有意给沙门岛送人,于是对抓获的俘虏也不细问,凡是在王则的朝廷里有些官职的士兵以及和弥勒教沾边的一律发配沙门岛,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还有的是全家发配。
这个年代沙门岛的名号可是很响的,尤其是当兵的都知道发配沙门岛基本就没有回乡的可能,于是俘虏营里骂声一片。不过对那些明显是被裹挟的老百姓,李不弃则概不追究,而且尽量保证吃喝,于是俘虏营中大多数人还是感念李不弃的恩惠。
虽然李不弃办事效率很高,但是架不住人多啊,就算从清源书院来了一批学生帮忙,半个月时间也只审了大约一半人。就在这时候张英娘来了。
李不弃第一个反应就是出了什么大事,连忙让陈全守住书房,让张英娘进来。
张英娘显然是一路快马加鞭跑来的,虽然风尘仆仆也掩不住红扑扑的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