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二十九 攻贝州(七)

而且明老头的日子看来也不好过。他请求枢密院再发兵支援的请求被驳回了,新造的神臂弓也只到了五百架,从汴梁传递过来的情报显示明老头和枢密使夏竦不对付,看来夏竦是要看他笑话了。不过这种情况显然让老头子犯了倔,白天黑夜督工建造曲城,连建造楼车的材料都扣下填到曲城里去了。

终于,正月初九,两座曲城修过了护城河,还有二十多米就够到了城头,明老头命令大军出动,四面工程掩护曲城向前推进,于是城上城下又是一天的攻防,曲城上洒满了被冻成冰的血水,下面堆满了官军的尸体,几根大木被抬到了城头搭上了城垣。

立刻曲城的城头一面红旗被人舞动起来。“成了!”明镐大喊一声,差点儿把手里的望远镜扔出去。他扭头对旗牌官中气十足地大喊:“快!擂鼓!全军出击!先登者重赏!”

立刻鼓声越来越高亢,越来越急促,号角一阵接一阵的吹响,官军大队开始移动,缓缓逼近城墙,前面的人已经冲上曲城,但就在这时,城头突然亮起一片火光,接着很多火球被扔向曲城,碰到曲城后立刻爆出大团的火光。冬天刮北风啊,火借风势,立刻就沿着曲城蔓延开来。进攻的部队后面的还没有接到停止前进的命令,曲城上的人又转身往回逃,搅在一起一下子乱作一团。

王信连忙回头看向明镐等待他下命令,却看到明镐只是呆呆地站在那里完全没有反应。他连忙喊了两声,见明镐没有反应,只得自己下令让部队退回来,然后悄悄令人到城南去请李不弃。

等李不弃转到城南看到两座曲城已经烧成两条火龙,再也难以扑灭。他连忙问:“安抚呢?”

王信说:“安抚劳累过度,让人送回去休息了。现在请李军监问一下该怎么办?”

“怎么?安抚没有下令?”

“安抚没说是继续进攻还是撤兵,就回营了。”

这事儿李不弃责无旁贷,他到中军请了撤军的将令,然后和王信一起指挥官军撤回大营。看着城墙下冲天的火光,李不弃腹黑地咧咧嘴:这下该用我的法子了吧?

这个夜晚胜利距离官军是那么近。先登队攀着城上垂下的绳索悄悄上城,在被守军巡逻队发觉之前已经有百余人登城。随着先登队后续人员不断爬上城墙,他们沿着城墙冲向城门,猝不及防的起义军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很快就被他们冲到了城关上。他们甚至已经摸到了城门的千斤闸的绞车,但是随着义军拼死反击,城关打成混战谁也无力把对方赶出去。

这个时候如果有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补充,先登队就可以加一把力把义军压垮,可是他们尴尬的发现,再也没人登城,而同时在城墙下面有一千多官军在眼巴巴地看着城头,因为垂下来的绳子断了无法上去。

最终当义军出动步人甲和更多部队之后,战斗就毫无悬念了。先登队被一步步地打出城关,一步步的向后压缩,最终只得又找了些绳子缒下城逃命。

从战斗的经过来看这并非义军的陷阱,只要绳子没有断掉先登队完全可以打开城门。有献城的人跟着一起跑了回来,也证明这次不是义军作的圈套。失败的关键就在断掉的绳子上。七条绳子啊,都特么断掉了,这绝不是偶然的。

结果把先登队的人分开审问就找到了绳子断掉的原因,真是令人哭笑不得:绳子是先登队的官军自己砍断的。

当李不弃得知是这么个情况时差点儿仰天长啸:他特么聊斋了!

仔细一问才明白,原来是要招募敢死队就要出赏钱,可赏钱是一定的,登城的人多了每人分得的赏钱就少,于是几个先登队的看到前边的人已经冲上城关了,为了不让后面的人上来就把绳子砍断了。

为钱作战的军队果然不靠谱!李不弃打定主意要自己训练一支可靠的骑兵。但是在大宋这个奇葩的朝代,想自己练兵就是找死啊。李不弃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不让自己练兵是吧,那就练点儿别的。

回头他就让人把献城不成跑出来的三个人找来,让他们坐了后问:“你们几个可是贝州当地人?”

三人都点头,李不弃说:“河北离京畿不愿,且一向驻扎大军,以往纵有奸徒生事,也没什么大事。可是为何这次竟闹得如此不可收拾?本官一直疑惑,你们可能给本官解惑?”

三个人听了李不弃问话都低着头,不说话。敢献城的人都应该多少有点儿胆子和心机,都不说话那就说明顾虑很大。李不弃就说:“本官的名字你们大概听说过。我叫李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