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一十五 海上帝国的大饼

李不弃知道周青说的是庙岛群岛,这倒是正和自己的谋划相符。他拿出一幅自己画的地图铺在桌上找到蓬莱外海的位置说:“你说的是这里吧?眼前又有个来钱的买卖。刚刚朝廷下令减省各地尤其是陕西大木采伐。可是总要盖房子,大木的需求量却难减少,所以大木将更加供不应求。”

李不弃指着地图上后世旅顺大连的位置:“此乃辽国苏州、复州之地,我使人探查此地见尽是参天巨树,而且有良港,砍伐大木之后就可以抛入海中用船拖带到登州也可以直入济水。”

周青不解地问:“可是大木虽贵,却远不如往日本一趟收益多。而且辽国必定不会允许我们去伐木,为何官人要作这事儿呢?”

李不弃说:“因为在大宋官府眼皮子底下我们有些事情不好作的太过,但是到辽国去招募愿意到海外讨生活的人就不需有什么顾忌。”

周青也是军汉出身,听李不弃这么一说立刻就明白了,他说:“那过年后我便在登州等地招募渔民中敢战之人,加以操练,同时派人往苏州探查。只是若是要去辽国那边很可能与辽人交手,这军器却必须趁手的。”

李不弃早就筹划好了:“放心吧。我给你们从武库弄一批官军用的军器铠甲。”

在周青心中李不弃总有办法,因此也没问李不弃怎么从武库里把军器铠甲弄出来,只是仔细听着李不弃的安排。当听到李不弃再次给他描述海上帝国能够达到的辉煌时,周青就再也没有别的想法,就一个心思——一切听李大官人的,给子孙后代挣下一份万世基业。

年底衙门封印前,皇帝终于下了旨意,把胄案下属的军器作坊剥离出来,成立单独的军器监,以李不弃为权发遣军器监事,也就是代理长官。李不弃就推荐程钧等七个吏员和工匠为丞、主事一级小官。

虽然他推荐的都是最低一级的小官,但是毕竟让这些人跨入官途,与原来的身份有了云泥之别,也就不怪三司的小吏们人人都盼着有李不弃这样一个好上司。

不过无论是成立军器监,还是确认李不弃推荐的人是否能成为官,都得等年后朝廷再次正常运转之后。李不弃也封了印回家全心全意忙点儿私事。

折英惠一直是李不弃的心病,让杨家问了折家几次,就没什么回音儿啊?一个大姑娘藏在自己家这算怎么回事?而且折英惠见风平浪静,胆子大起来,三天两头跑到李家来玩儿。李不弃看着这样下去要出事,于是亲自写了封信让来送货兼送礼的折家管事带回去,同时信里还让折家从延州和西夏那边收集些石油运到汴梁来。

周青也赶在年前回到汴梁立刻来禀报自己这次率领两艘船沿着日本海岸向北航行,果然找到了李不弃说的那个大岛,岛上正像李不弃说的地广人稀,只有少量肤色很白的虾夷人,绝对是建立一份好基业的地方。更加惊喜的是,按照虾夷人的指点从这个大岛继续向北,在很近的地方还有一个大岛,当地人成为“库野”岛。这个岛据说冬季严寒,但是却出产最上等的皮毛,还有大量的海豹,这让两艘船都是满载而归。

此外周青说他们沿日本海岸航行时,走到出云、日见等地,当地人多用金银铜铁交易,又听当地人说这些金属皆是当地山中出产,推测可能就是李不弃说的那个大银山的所在。这倒是和从对马岛得来的情报相互印证,李不弃准备找个懂找矿的人明年去看看,让日本人早日把银子开采出来,也好给大宋增加些贵金属用于贸易。

周青几乎是手舞足蹈的向李不弃报上运回来的各种皮毛和金银的数目,除去因为遇到暴风造成船舶损坏的修理费用,估算这一趟就能赚三四万贯。这此探险可全部是李不弃和周青用前几次贸易赚的钱投入的,也就是说这些钱都是他们自己的,不用和皇帝、勋贵们分成。

李不弃看着周青眉飞色舞的样子只是笑笑,问:“你还记得当初的志向吗?现在见一点儿小钱儿就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