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老爸老妈老婆杏儿张英娘,一大群人浩浩荡荡杀到书院。张载和邵雍不在,又进城和人斗嘴去了。
李不弃先和毕升见面,表示自己会全力支持他研究活字印刷。为了表示自己对毕升的重视,李不弃邀请他一起去果园摘苹果。
都知道这苹果宝贝啊,一大群人跟着凑热闹,折英惠更是抱着赵敏的胳膊硬是挤在李不弃身边。
果园旁的小水塘边新立起一块石头,上面刻着一首“李不弃写的”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就是清源书院名字的由来了。
走进果园就看到树上的叶子基本掉光了,只留下几个红彤彤的苹果挂在枝头,像红灯笼一样。李不弃一个一个把它们摘下来放在盘子里。
苹果太少,人太多,一个苹果块切成碎末了,才一人分一点。李不弃用牙签插了一点儿果肉放在舌尖上,眼泪不禁流下来。熟悉的苹果味,这是穿越后第一次吃到苹果啊。太不容易了。
剩下的几个苹果不敢独吞,给曹国舅他们送去。皇帝那里就不给了,谁让皇帝娇贵呢,这种稀罕东西万一吃了不舒服谁也吃罪不起。
等到晚上,邵雍和张载乐呵呵地回来了。他们说这次又是舌辩群儒,而且辩得对方没脾气。这很正常,那些老儒们只能引经据典,可邵雍和张载不但能引经据典,而且直接用事实碾压,就相当于是一个健全人打一个只有一只手的残废。
张载和邵雍也认识到讲事实的好处,所以对李不弃交代的研究课题很上心,这次又把一份研究报告交给了李不弃。李不弃看报告上虽然现在还只有京畿地区的调查情况,但是也可以用了,在合适的时候抛出去,又能打断一些人的脊梁。
ps:这两天都一更了,下周恢复双更。
李不弃说自己忙,在外人看来确实没闲着。为了执行标准化,他提出以三尺为一公尺,取消“步”这个很模糊的单位。“斗”、“斛”、“担”这些单位也被强制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以两市斤为一“公斤”,其下又有基础单位“末”。随后大量采用新计量单位的测量器具被制造出来,弓弩作坊设置了很多检验人员。工人们逐渐开始适应了按照在流水线上制造标准件。
复合弓的材料是很难标准化的,但是通过标准化工艺和完备的检验方法,可以把成品严格分级,产品质量也大大提高。
其他作坊的大匠和骨干轮流到弓弩作坊学习后再回去自己搞质量控制,李不弃则各处检查指导,搞得好的就奖。这样一来,军器作坊的产品质量普遍提高,成本却是逐月下降,不但每月给朝廷省几万贯,而且吏员和工匠甚至是当小工的厢军们都能拿到奖金,皆大欢喜。
不过李不弃发下去那么多奖金,让一些人认为时机到了,准备搞小动作了。
还没进十月,这天程钧就钻进了李不弃的公事房,凑到李不弃的桌案前:“官人,有人说军器作坊有暗中盗卖资材之事,正在暗中查访呢。”
李不弃上任后对钱物这方面看得很紧,每月都进行了抽查,自认不应该出问题。但是军器作坊这么大的摊子,下面这么多一贯手脚不干净的官吏,李不弃也不敢保证一定不出问题。所以他就问:“那你说可是真有此事?”
程钧是胄案的地头蛇,小吏中的扛把子,自然对下情了解得更清楚。见李不弃询问,他立刻回答说:“自从李判上任胄案真的没有这种事了。有点儿脑子的都知道轻重,一个是知道李判你没法糊弄,一个怕有人惦记抓这事儿的把柄,可不敢这个时候给自己找不自在。现在大家也能见到银钱,也就没有心思做这事了。”
但是他又话锋一转“但是这么多作坊,这么多人,若说是有一两个蠢笨的小偷小摸也不敢说完全杜绝,就怕有人鸡蛋里挑骨头。但是最可虑的是那些人若是查不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会不会追查李判上任以前的事情,行移花接木之事。”
呵呵,这好像是在试探李不弃啊。李不弃可不上套:“本官上任以来账目清楚,就算移花接木我也说得清楚。过去的事情本官不追查,但若是有人想用此事陷害本官,本官也会让他知道本官的厉害,这个可不是说笑的。至于做下以前那些事的人,他们早就应该想到这一天,早就应该擦干净屁股。”
程钧眨眨眼睛,基本听明白了李不弃的意思。李不弃是说自己不会追查以前的事情,但有人查也不会插手,程钧他们必须要自己搞定此事。与以往不同的是,李不弃这次的话中带了威胁:若是谁敢攀咬他,他绝对会反击。这话明显是双关,不但指那些查李不弃的官,也指程钧他们这帮人。
说实话,李不弃是程钧的偶像。一个白手起家的穷小子,几年内就做到家财万贯,和皇帝合股赚钱,对一个有理想的小吏来说这是多么励志的故事啊。
所以程钧对李不弃的故事耳熟能详,听到那句“本官也会让他知道本官的厉害”,很自然的就想起了被李不弃弄进开封府大牢又瘐死的牛二,不由得心里一哆嗦。想到了牛二他终于彻底下定了决心站在李不弃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