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十 第四名

现在京城又有人传说李不弃在收买人心。于是李不弃进宫给皇子检查身体的时候皇帝又问起了这事,李不弃就向皇帝诉说自己小时候没有书读的烦恼,说那时候就想有个公共图书馆。这有错吗?

就大宋这个条件,又没有复印机,那些私人的藏书就靠人抄啊,本着对读书人负责的精神,李不弃才找些举人来抄写和校勘。举人的水平比普通秀才还高一些吧,这有什么错吗?

结果就是李不弃忽悠皇帝每年出了三千贯钱,把图书馆的冠名权卖给了皇帝。图书馆将来会挂上“大宋公共图书馆”的牌子,名誉馆长就是皇帝陛下,李不弃则是执行馆长。这个结果是皆大欢喜,图书馆雇佣的举人们现在名义上是皇帝雇佣的,是受的皇帝的恩惠,举子们对皇帝的忠心得到了保证。

李不弃则继续掌控这图书馆的运作,选择什么样的举人,如何使用完全由他掌控。而且既然图书馆挂了“大宋”的名号,是挂在皇帝的名下,李不弃现在可以名正言顺地去向京城的勋贵们化缘。让他们也出点儿血,然后给他们在图书馆前立个功德碑刻上名字,落一个好名声。反正这帮勋贵们每年不少往寺庙撒钱,这些钱还不如给李不弃干正事。

李不弃是打着皇帝的旗号挨家发帖子的,谁敢不给,于是李不弃就得了一万多贯。有了这些钱,李不弃一下子就招募了八十多个书手。

李不弃还厚颜无耻的从李淑等文官家中讹了一批藏书,搞得那些喜欢藏书的文官们一看到李不弃的影子就抱头鼠窜。

有了藏书,图书馆终于有了些样子。正月里衙门开衙,“大宋公共图书馆”也挂牌开馆,吸引了聚在京城的举子们都来看热闹,比正在举行的选花魁活动还吸引人。办借书证根本就排不上队,但是眼看排不上队,举子们也不愿意离去,都围着图书馆前的十几块碑看。

这些碑都是搜集的名家碑刻的拓片翻刻的,有颜真卿的《多宝塔碑》、《颜家庙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金刚经刻石》,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以及米芾、王羲之等人的书法作品。

很多穷举人学了这么久,连一本字帖都没有,突然间见到这么多大家墨迹呈现在眼前,当即如痴如醉不能自已。

此前很多外地举人听人说过“李不弃是斯文败类”之类的话,他们对于李不弃是有些抵触的,但是现在那点儿抵触情绪现在早就丢到了九霄云外。

李不弃是不是斯文败类他们不知道,可李不弃把这么多大书法家的精品放在这里让他们看,把那么多书免费让他们阅读,他们却知道以前没有人能够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