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和谭保四都说记住了。李不弃怕俩人糊弄,便让两人复述一遍他讲的事情,结果俩人都掰着手指头一条条说得清清楚楚。对此李不弃倒也不是很惊讶,因为早就知道高手在民间啊。穿越前手下有个班长,据说上过一年小学,只会写自己的名字,但是他在月底把这个月每年的产量多少,有无异常说得清清楚楚。这种脑子不服不行啊。
——————————————————————————
第二批来的是本来做铜器的梁家老小两人以及来自将作监的十几个匠人,十几辆大车又拉来了好多木箱。这次木箱里装的都是新造的车床和将作监打造的各种刀具和钻头。还有一辆大车上装的一麻袋一麻袋的都是猪鬃。
现在的车床很简单,个头都不大,直接墩在粗壮的木架上用榫铆固定后就能用了。所以三天之后,竹木作坊就开了工。而最初的产品就两样,是牙刷和鞋底。
对,你没看错,就是牙刷和鞋底。
据说在唐朝的时候中国人就开始使用牙刷了,叫刷牙子。先进吧?到了大宋这时候牙刷已经相当普及,李不弃就有一把牙刷,并且他看到三个勋贵和徐忠都有自己的牙刷。
只是这个时代李不弃能看得上眼的牙刷都特么的死贵,杂货铺卖的牙刷又太粗糙,不好使。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还是出在牙刷的材质和制造工艺上。
这个时代牙刷的刷毛居然是用马尾制作的。可是大宋本来马就少,马尾还是制造兵器铠甲的原料,你说这材料能不贵吗?
再说制造工艺。牙刷柄上需要钻几排孔洞,若用手工钻眼儿就算是能工巧匠也未必每次都能钻得整齐,钻歪了,钻斜了那是常有的事儿。而且牙刷柄的抛光打磨也需要耗费很多人工。所以小小的牙刷耗费的功夫并不少,不卖的贵,工匠就饿死了。
现在有了车床就不一样了,经过一帮大宋顶级能工巧匠几个月的反复改进,配合将作监铸造的钻头和刀具,钻眼和修形的速度大大加快。李不弃又贡献了个曲轴的设计,现在一个人用脚踏作动力,原来将作监的工匠作一个牙刷柄的时间如同小工也可以做出十多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