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三 收拾人心(二)

李不弃指着那些正在搬蒸酒工具的厢军说“一定要让他们作这活计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打个比方,官家吃肉,也得让他们喝些汤。”

徐忠是管过人的,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不就是利益均沾嘛,只是从没有人像李不弃一样说得这般明白。听这么一句话,徐忠就明白了,但是他却有些不以为然:“提举说得有道理,只是这些厢军懒惰惯了,只有把铜钱放在他们眼前,他们才会稍微勤快一点儿。”

李不弃穿越前当过小头头,自认对这些人的心理还算有了解。他信心满满地说:“看到钱知道勤快些就说明他们还是希望过上好日子的。只是他们需要一个明确的前景,如果努力了却可能没有回报,他们自然会得过且过。当年商鞅变法之前就在城门外立一根木头,有人扛到另一个城门立刻赏了一笔钱,就是让百姓相信他说话算数。我说话是算数的,但我们几个不可能亲自给这些人一个个儿的发钱粮。就算我给这些厢军承诺他们多劳多得,他们也要担心钱粮到不了他们手里。”

徐忠问:“提举是说姚指使?”

李不弃说:“在我们和这些厢军之间需要一个他们信得过的沟通渠道啊。”

徐忠想了想说:“提举说得是。下官听说厢军换个指挥就是一句话的事儿。而且这支厢军就是为大内奔走的,只要张都知点头就成。只是提举准备让谁来管这支厢军?”

有这一句话姚福的去向就决定了,李不弃说:“这支厢军好几百人,总有一两个他们信得过又能干事的,便让他们自己选出一个来。”

徐忠惊得长大了嘴巴:“提举这法子真是新奇。可是若让他们自己选出首领来,若是闹事却不好弹压。”

李不弃冷哼一声:“若是给了他们过好日子的机会还要闹事那就怪不得别人去。厢军也有军规!再说那边有六百多新兵,训练几日弹压二三百厢军还是不成问题的。”

说着他看向王昭明和葛盛文,三人连忙表决心:“提举放心,我等一定加紧训练,绝不会误事。”

徐忠见李不弃果然如张永和所说是个杀伐决断的主儿,也就不再说什么。反正张永和交代了,只要李不弃不闹出什么出格儿的事儿来就不要干涉李不弃,再说他也想把试验场搞好,那对他来说也是一桩大功劳。因此徐忠便不再说话。

厢军都是带家属的,现在男人们都往新建的酒坊去干活儿了,他们居住的地方只留下了些老幼妇孺,见到李不弃他们走来都惊恐地躲进了低矮的土坯房里,在门口留下了一堆堆还没有择完的野菜,只有几个老汉垂手弓身站在屋檐下,紧张地看着一群贵人走过来。

李不弃走到一户人家门口看了一眼篮子里的野菜便叫过一个老汉:“老人家,这几个月的钱粮可领了?”

老人连忙点头哈腰地回答:“都领了,都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