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 李不弃通夏贼

因此这事儿过后就没人再提了,文官们也在尽量淡化此事的影响。但是这不等于他们会咽下这颗苦果,要知道这句话是文官几十年不懈打压武人才得到的成果。而且文武斗争的思想已经深入他们骨髓,因此他们的信中虽然没明说,但是都向韩琦暗示这可能是武人的反扑,必须予以回击。

本来韩琦通过自己的信息渠道已经知道李不弃现在在汴梁已经闯出了不小的名声,用蛆虫治病、大相国寺画壁画、开封府告状这些事让官家都知道了李不弃的名字,这让他有些后悔当时没看出李不弃有这么大能耐,若是当时就看出来了他一定会把李不弃留在自己控制之下。但他也不相信李不弃会对他产生威胁,就算李不弃能够时常见到皇帝又怎么样?

李不弃连个功名都没有,议论朝政那是文官的权利,李不弃根本就无缘置喙,若他敢随便说话自然有文官御史喷死他。因此即使李不弃闯出些名声但韩琦还是不太放在心上。当然能阻止李不弃靠近皇帝更好,这样就什么后患都没有了。

至于干掉李不弃还不能刻意去做,毕竟李不弃有些名声了,做得不好难免惹上是非。但是既然文官们需要一个反击武人的机会,把李不弃送上去也不错。冯虚说李不弃出身禁军士兵家庭,平日交往的都是禁军子弟,若是定下李不弃通敌,就能株连一片,虽然不能直接打击勋贵将门,但也可以震慑一下这些武人,不要让他们翘尾巴。

当然栽赃这事儿毕竟对名声不好,因此他既不会反对但也不会表示支持,就由着冯虚去办吧。出了事情那是冯虚对李不弃怀恨在心自己作的,与他韩琦无关。这样的小人哪里都有,大家都会理解。但如果这点儿事都办不好,那这个冯虚也就太不堪大任了。

————————————————————————————

赵祯在中秋时画了两副画,今日有了闲暇便叫来翰林画院一般人共同鉴赏,这时他又想起了李不弃来,便问:“对了,那个李不弃可入了画院?”

今天崔白也在,立刻回答:“禀陛下,提举皇城司甘提举以为李不弃有通夏贼之嫌,不让他入画院。”

“通夏贼?这是怎么回事?”赵祯说:“把甘昭吉叫来,朕要问一问。”

一会儿工夫甘昭吉一路小跑就来到赵祯面前,赵祯问了李不弃的事,甘昭吉忙答道:“陛下,是这么回事。李不弃父兄皆是禁军,皇城司要查这李不弃的家世便到枢密院查问,得知从陕西来了一份给枢密院的公文说是这个李不弃可能是夏贼故意纵归来打探我大宋内情的,因此为了陛下安危不敢让李不弃陪伴陛下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