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藩台召见

进得门来,院子里人却更多,既有身着青袍的文官,也有着胸甲戴铁盔的武将,小官小吏来往行走匆匆,一省布政使司衙门确实是比他那清吏司繁忙得多了。

不用说,在院子里等候的文官都是等候召见的,倒是他一个正五品的官员进门来便随着那小吏直接往二进东厢房走,引得许多人都将目光投到他身上。

因为那儿是布政使张庆喜的书房,只有接待贵客才会在那里,熊可泰就一次也没进过。

书房的门紧闭,门口两名亲兵挎着腰刀,腰杆挺得笔直,隐隐能够听得屋里面有人说话,但却完全听不清说些什么。

那小吏走到此处不再往前,只是对那两名亲兵交待了一句便转身离去,一名亲兵推门进了书房,不一会就出来让熊可泰进去。

绕过两道精美的屏风,布政使张庆喜正和一名武将装束的人相对而坐,一见他进来便笑道:“来来来,定之!我替你引介两人。”

“卑职拜见藩台大人!”张庆喜显得随意亲热,但熊可泰却不能得意忘形,规规矩矩地躬身行礼。

虽然户部清吏司不是布政使司的直属管辖部门,但布政使是一省大员,哪怕日后熊可泰调到户部任职,也不敢对张庆喜不敬。

“这是我八军军长向松向将军!”面对张庆喜坐着那人转过头来,只见此人一张国字脸隐隐发青,显是刚刮过胡须所致。

只是片刻,熊可泰便回过神来:这就是王爷麾下的爱将,原来土家军的向松向军长。

“熊大人!”向松拱了拱手,熊可泰连忙深作揖道:“卑职见过向将军!”

“熊大人不用多礼!”向松挺了挺胸口,正色道:“今日劳烦藩台大人请熊大人来,却是有事与熊大人相商。”

大兴军全面进驻北方各省,给老百姓们带来的是巨大的喜悦。

而实际上,大兴军在南方痛殴鞑子,并且连续攻下南方各省时,与湖广相邻的关中、河南百姓,就有许多逃到了大兴军治下的汉中、郧襄等地。

但陕北、山东、山西、北直隶诸地离大兴军控制的地方实在是太远,老百姓们只能够继续忍受着鞑子的凌辱和盘剥,每日里翘首以盼大兴军的到来。

当南京光复的消息传到北方各省之后,虏廷下达了全面撤退的命令,驻守在各地的二鞑子们变得更加疯狂,他们无所顾忌地劫掠民财,恨不得掘地三尺。

无论是地主还是农民,也不管是士绅还是匠户,鞑子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他们不但抢金银钱财,也抢粮食草料,就连一家人赖以维生的口粮也不放过。

只要稍有反抗,鞑子就杀人烧屋,所过之处哀鸿遍野。

大兴军将士来到之后,眼前看到的景象令他们怒火中烧,对鞑子的憎恨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田地里的种的庄稼还没有成熟就被鞑子抢收了去,原本是收获季节的九月,却到处都有人饿死!在饥饿和死亡面前,大量士绅百姓不得不举家逃往山里,去寻找野生动植物来勉强充饥度日。

短短一个月时间不到,北方几省就饿死了数万人之多,这还不包括那些被鞑子杀害的百姓。幸亏大兴军来得够快,要不然还不知有多少人要遗尸荒野。

这是一场人为的灾害,为了救灾,大兴军将粮米从江南用船运到山东胶州和天津卫,再雇用数万民夫往山东山西和北直隶分送,耗粮百万石,银钱二十万两!

加上治理荆江的耗费,这么多的钱粮开支对现在的大兴军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好在去年在广东各处开设的金矿今年八月开始已经有了收益,因此对于户部来说压力并不是很大。

北方各省的百姓们对大兴军简直是感恩戴德,那些还没饿死的地主豪绅,更是主动配合户部的官吏交出多余的田地,兴高采烈地换来粮食和银子。

可以说大兴军自成立以来一直实行的土地政策,除了四川一省之外,就要算北方三省推行得最为顺利,从地主手中将田地收上来分给佃户到冬小麦下地,只花了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