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出,扬州东虏文武将官早逃,百姓抬猪羊酒到镇江请师,句容、仪真、滁州先后来降,南京周边府县,也尽入大兴军掌中。
南直隶各府县百姓十来年不见汉人衣冠,今日大兴军前来,人心为之鼎沸,纷纷解发割辫,重带网巾!大兴军六部官吏进驻,数日之内,市肆重开,一切恢复正常。
三月初六日,大兴军拔营前往南京,李元利于镇江先发檄文。
大兴军统帅、汉王李,檄告天下文武官吏军民人等知悉:
明有天下,历数无疆。曩者,蒙元氏篡盗,洪武皇帝震怒致诛,社稷复存。昔努尔哈赤阻兵残忍,戮杀汉民,罪恶滔天;努子黄台吉,载肆凶逆,窃据神器……
肆予荼毒,继被腥膻;裂冠毁冕,羞此沐猴;断发文身,操同人彘……兹彼虏夷无道,奸邪高张;吏酷官贪,水惨山悲,妇号子泣,苟政横征,民怨于乡,商怨于涂,工怨于肆。
……瞬息夕阳,争看辽东白豕;灭此朝食,痛饮塞北黄龙!
惟神飨祚汉家,永绥历服!谨檄!
此檄既发,大军随之开拔,步军于次日晚间即抵达南京城下,而海军溯江而上,有时逆风,帆船还需两岸用绳缆拉拽,却多花了两日时间。
大军抵达南京城下当日,东虏松江总兵马进宝和崇明提督梁化凤便写来书信约降,马进宝原为李自成部将,外号“马铁杠”,其人残酷肆杀,又兼贪婪无度,驻松江不过两三年便身家奇富。梁化凤为东虏顺治朝武进士,死心塌地为东虏卖命,此二人皆是李元利必杀之人,自然不可能接受他们的降书。
大兴军海军舰船泊于三叉河口,王拙、李定国、王复臣部驻于狮子山一带,刘永昌、马腾云部驻城南,向松部驻城西,另有各府县降卒及民夫来往运送粮草,二十余万大军将南京城团团围住,只需汉王一声令下,南京城指日可破!
镇江二十里铺一战,歼敌三千五百人,其中有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骁骑校等大批蒙古正白旗将官,俘虏近七千,其中包含了留守镇江的三千老弱士卒和蒙古马军四百六十人。
绿营俘虏好处理,都是有例可循,甄别过后该杀的杀,其余的全部先关押起来,日后就是各厂矿的好劳力。但如何处理这些蒙古马军,却让李元利感到有些为难。
古人认为杀俘不祥也有一定的道理,特别是现在大兴军即将取天下,李元利作为未来的君王,他不想自己头上顶着“残暴”、“屠杀”这样的帽子。
随着南京战役徐徐展开,日后的满蒙俘虏将会越来越多,如何处理这些俘虏,现在就必须拿出个妥当的方案出来。
李元利将王拙和顾炎武叫来一起商议这事。顾炎武道:“按理说鞑子大肆杀戮汉人,咱们应当以牙还牙,将他们杀个干净,但依现在的形势看来,杀俘不是个好办法。”
“如今敌弱我强,鞑子军心不稳,若不杀俘,日后投降的满蒙士卒将会更多,但若杀了这些蒙古俘虏,鞑子日后在战场上知道降也是死,那肯定会拼死力战,徒增我军伤亡!”
“学生以为将他们与绿营俘虏同样处理即可!”顾炎武叹了口气,又道:“其实说起来,这些真鞑子杀的汉人,还远远没有降清的绿营杀得多!这些人才是真正该杀!”
李元利道:“该杀的一个都逃不掉!”
王拙却道:“王爷,这些蒙古人都是最好的马军,您觉得他们能不能为我大兴军所用?”
“恐怕是有难度,而且我也信不过他们。要是他们日后像禇元标那样来个临阵倒戈,那咱们可是要吃大亏的!”
“也不一定,蒙古人始终不是满人。蒙古人比满洲人多得多,却甘心情愿听东虏驱使,现在东虏鞑子都要被咱们杀完了,他们如果是有眼色的话,肯定会为咱们效力!”
自老奴发布“七大恨”起兵伐明至今,不光是汉人死得多,鞑子自身同样损失惨重,现在的八旗马军,多数都是清军入关后又从征服的蒙古部落里征召来的,要说他们对满人有多忠诚,那还真是说不清楚。
李元利觉得王拙这话还真有几分道理,如果这些蒙古马军真忠于鞑清的话,那他们应该不会下马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