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这名字就是湖南人,李元利命人带他进来,行礼落座之后便对他说道:“你初至此处,可还习惯?一切可都顺利?”
“回王爷!濠境事务虽然繁多,但都还顺利。海关也于月前建成使用,每月关税甚为可观。”
“嗯,那就好!葡人可还安分守己?还有那些传教士现在如何?”
旁边的威特林捏了一把汗,他年前就去了广州,这边情况到底如何,他还真不知道。要是自己那些“老乡”在濠境惹出事端,以后的日子怕要不好过。
“还算遵守法令,虽然咱们收的关税比原来高,但真正算起来,他们还捡了便宜。”
“这话从何说起?”李元利有些不解,大兴军的进出口关税都不低,出口的还好,最多就是百分之二十,而进口税中的高档奢侈品如怀表等,税率高达百分之百,这么高的税,他们还能捡什么便宜?
“王爷,以前大兴军没进驻濠境的时候,他们虽然只缴纳给朝廷很少的税,但同时还要向总督府缴税,这加起来并不低于向大兴军缴纳的数额。”
“而且前些年民生颇为萧条,去前年清廷又实行禁海政策,商人们能够收到的货物不多,一条船往往要在濠境等上一两个月,而现在最多等上十天,他们一个风季起码能多跑一趟,这不就是赚了?”
“原来如此……那些传教士呢?”
“王爷不许他们离开濠境去其它地方传教,但仍然有其它地方的人来到濠境入教,也没有相关法令禁止他们进入濠境,这事情卑职正要请王爷示下!”
汤若望、南怀仁这样的传教士李元利十分欢迎,但像卫匡国这样纯粹以传教为业的人,李元利却很不喜欢。
不谈其他方面的原因,光是这些人不事生产,对国家没有贡献,却要完全依靠自己的老百姓来养活,这一点就不能容忍。
要想建成一支舰队,大兴军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最主要的就是后勤供给,蒸汽铁甲舰在海上航行虽然不用考虑季节和信风,但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煤!
没有海外的加煤点,造再多的船也只能在近海晃悠,那完全有违李元利的初衷,他造蒸汽铁甲舰的目的可是想纵横四海!大航海时代的广阔海洋上,怎么能没有大兴军军舰的身影?
路得一步一步地走,饭得一口一口地吃,目前唯一的办法,也只能是循序渐进,先将闽浙南直隶收复了再说吧!
足足等了大半个时辰,后面的十多条帆船才算是赶了过来,但此时天色已晚,要再出海去试航试炮也不可能,在威特林的建议下,船队赶往濠境过夜。
经过葡萄牙人近百年的经营,濠境已经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城镇,不但有棱堡炮台,还修建了城墙,要不是被大兴军逼得实在是没办法,他们肯定不会轻易将濠境交出来。
从一个没几户人家的小渔村到现在的城镇,而且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港口,这其中葡萄牙人确实付出了不少心血。
此时正是濠境港口繁忙的时候,过往的商船都忙着进港休息补给,“海龙王号”率领十多艘千料战船进了港口,立即引起了不少商人百姓指指点点地围观,但更多的人是惊惶失措地四处逃散。
濠境原来是属于香山县管辖,大兴军接收过来之后,便将它从香山划出来单独建县,而且在岛上还有一个团的驻军。李元利在众亲兵护卫下下了船,却没有去县衙,而是去了驻军大营。
他并不是怕不安全,而是现在濠境还处于过渡期,县令也是刚上任不久,事务繁多,而且同行的多达几百人,去哪儿食宿都不方便,还不如去军营里搭建一些临时帐篷就可以歇息。
驻在这儿的是王复臣麾下第八军的一个团,团长是个虬髯大汉,听说汉王殿下亲临,喜不自胜,一出营门就拜倒在地,口中大声道:“理定参见王爷!”
李元利一见面就对这汉子颇有好感,他抬了抬手让他起来:“不是说军中不用大礼参拜么?怎么还来这套?”
这汉子“嘿嘿”笑道:“王爷,着了甲也能跪拜!”
“你也姓李?咱们五百年前还是一家人哪!”众人进了营门,李元利便向他问道。
“王爷,小将这个‘理’是道理的理,不是您那个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