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龙王”顺水而下,速度竟然达到十五节,从三水到磨刀门出海口三百多里水路,只用了三个多时辰。而同时出发的那些帆船,已经早在一个时辰前远远地落在了后面。
等会要在海上试炮,而靶船还没到,李元利只得下令抛锚等待。
“殿下,这么快的速度,船……没问题吧?”威特林和众将领已经将海龙王逛了个遍,这时已经回到甲板上,他有点担心地向李元利问道。
这个时代的船普通只有四五节的速度,快一些的也不过六七节,当时跑得最快的船,是欧洲海盗最喜欢的加勒比轻快小纵帆船,其速度最多也只有十一二节,而能够跑到十二节以上的飞剪船,还要等两个世纪。
船的速度并不光是考虑动力的问题,还要考虑船体的结构在高速下会不会解体。
“威特林,你有没有发现‘海龙王’和什么船最相似?”李元利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反问道。
“殿下,从整体上看,‘海龙王号’和英格兰人改良过后的盖伦船很相似,不过英格兰人喜欢小船,海龙王比他们的船大,而且在很多细节上又有了改变,比如船艏和船艉的形状、下层船体的隔舱等等……”
说到船,威特林自然是熟悉得很,盖伦船本身是西班牙结合拿屋船和卡拉维尔船的优点改造出来的,而欧洲国家又多半是把盖伦船改良过后拿出来当成用,他自己就在一艘盖伦商船上担任过船长。
“殿下,难道……‘海龙王号’采用了盖伦船的密集船肋?”他先前到船底去看过,和所有中国船一样,也是使用了水密舱的结构,因此才会担心这艘船在高速航行时出问题。
但李元利既然这么问,肯定是在船体结构上与传统的中国船有所不同。
欧洲帆船和中式帆船最大的区别在于船体结构和船帆的应用,船帆暂且不提,因为“海龙王”没有船帆。
但船体结构的不同,却注定了它们各方面的性能也会有很大的差别。
从头到尾负责建造“海龙王”的林师傅却没有这些人那么兴奋,心里反而极为担忧!
虽然这艘船的木样经过试验在水面上极为平稳,可以前谁都没造过这种式样的船,而且还披了铁甲,谁敢担保照这木样造出来的船会不会沉?
这木样是按照汉王殿下的指点做出来的,而船又是在木样的基础上原封不动地放大了四十倍,林师傅虽然心里有些焦虑,但他却不敢表露出来。
汉王殿下在到广州之前连海都没有见过,他怎么能懂得怎么造海船?但愿天妃娘娘和龙王爷爷保佑,千万不要出事情!
要是船沉了,汉王殿下会不会震怒暂且不说,他这一辈子的名声可就毁了!
只不过林师傅的担心纯属多余,他哪里知道李元利在设计这艘船的时候,早就已经用浮力公式计算过,浮力等于重力,根本不可能会沉。
至于侧翻也不容易,船的左右两侧保持平衡,重心在水线以下,就如同一个不倒翁一样,而且“海龙王”水线上的炮甲板只有一层,重心极低,只要不碰到十分罕见的大风大浪,这船就不会倾覆。
永历十年三月十九,大兴军第一艘用于海上航行的海军铁甲舰下水试航,这标志着大兴军正式进入了蒸汽铁甲舰时代!
卯时三刻,李元利率领众人齐聚三水船厂,那里已经搭了一个简易的祭台,上面摆着三牲、果品、点心等祭品,要祭祀的是龙王爷和天妃娘娘。
无桨无帆的“海龙王号”下水,慕名前来观看的百姓挤满了北江两岸。吉时一至,鞭炮声响彻云宵,李元利率众人焚香祭祀,祈祷龙王爷和天妃娘娘保佑新船航行顺利,大兴军愈加昌旺。
祭祀完毕新船便要下水,李元利兴冲冲地正准备上船,栓柱却拉着他低声道:“王爷,刚才林师傅来跟我讲,说是以前从未造过这种形状的船,怕万一……王爷就不用上船了吧?”
李元利一甩手道:“没事,我得去看看这船性能到底如何。”
“要看这船的性能坐其它船去也可以,陈将军调了十条千料大船同往……王爷,咱们不能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