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暗潮汹涌

罗巧苦着脸道:“我当然知道,可大兴军于中秋之日破了清远,城内清兵被屠戮一空,听说还不让人投降……我怕大兴军不会放过我啊!”

当初大兴军的布告让军情司人员发得到处都是,罗巧自然也知道其中的内容,只是当时他认为还离得远,而且大兴军也不一定能够克复广东,所以就不怎么在意。

可现在不同了,危险已经实实在在地逼近眼前,按大兴军布告上的说法,他这个千总可是要被株连全家!

逃跑也不是办法,一家老小那么多人,能跑到哪儿去?况且就算人跑了,家中产业可带不走。

陈恭尹一听却满是惊喜,“这么快!清远已经破了?”

“已经破了三日!大兴军现在全都到了广州,汉王也到了,广州附近到处都是告示,听说只半日就破了清远,大兴军仅伤亡数百人!”

“好!好!好!这下轮到广州的尚耿二贼了!”陈恭尹鼓掌大笑。

“陈公子,小弟的事情要如何办才好?”罗巧一脸焦急地问道。

“用喈兄、长石,不瞒二位,我这次就是同大兴军一起从长沙来的,汉王殿下令我先行一步召集舟船人手,以防鞑子从江上逃脱,长石若是能参与到此事中来,便足以将功补过,我担保你无事!”

罗巧连忙站起来施礼道谢,湛凤光也拱手道:“多谢元孝援手!”

过了一会,罗巧却又道:“说到鞑子逃跑,我倒想起一件事来。前几日我去县衙办事,正好碰到一队亲兵护送着十几顶轿子进了县衙,衙役说是何灵的亲戚,但我看那排场应当不是,说不定就是从广州逃出来的鞑子家眷!”

他投靠清军本就不是心甘情愿,而是族里公推出来的,因此一口一个“鞑子”说得毫不尴尬,也没想想他自己在别人眼中也是“鞑子”。

众人七嘴八舌正说得起劲,忽听得下人来报:“姑爷,大少爷与罗千总来找您。”

陈恭尹楞了一下,随即便站起身来作罗圈揖道:“诸位请稍待,我去去就来。”

这下人口中所说的大少爷,乃是他的夫人湛艮的族兄湛凤光,与陈恭尹交情匪浅,这些年陈恭尹不在新塘之时,妻小多托他照管,因此对这位族兄也颇为感激。

湛凤光自小聪明好学,在学堂读书时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但恰逢明末清初乱世,东虏入寇广东,他便没有去考取功名,而是潜居村野,拒绝仕清。

东虏平、靖二藩攻占广州后,治理地方的人才奇缺,民心不稳,于是幕僚们便建议尚可喜下达严令,读书人必须参加科考,优者出仕为官。

湛凤光的父亲湛广德见此情形,便对他说道:“你未受过明朝俸禄,就算仕清也不能称为失节。”于是命他专心读书准备科考。

陈恭尹与东虏有杀父灭家之仇,一心只想着抗清,而湛凤光迫于父命闭门读书准备参加清廷科考,二人之间走动自然是稀疏了许多,陈恭尹这次回来组织乡民起事,也没有打算拉他参与。

急匆匆来到正厅,陈恭尹略带歉意地道:“用喈兄,俗事缠身,让你久等了。”

转头又拱手向旁边那身着青衣的年轻人道:“罗千总,稀客!陈某怠慢了!”

“见过陈公子!”罗千总拱手还礼。

“长石你也是见过的,都是自家兄弟,那么客套做什么?”湛凤光却摆手道。

这个罗千总名叫罗巧,乃是湛凤光的妻弟,湛家在增城是世家大族,罗家也差不了多少,要不然也成不了亲家。

两家都是家大业大,增城离广州又近,为求自保,罗家便将自幼喜欢舞枪弄棒的罗巧推了出来,花银子在绿营里给他谋了份外委千总的差事,以图官面上有个人照应。

这外委千总与千总又有所不同,从名称上就能听得出来,这是“额外委任”的,虽然职位上和千总没有差别,但薪俸比千总低了很多,也没有什么实权,手下只管了百多号人,算是新塘额外的“地方防备力量”,因此也没有被抽调到广州去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