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有恃无恐

封义便静静地在下面站了等候。

人是铁,饭是钢,两大碗肉汤泡的干粮下肚,李元利只觉得浑身舒畅。

“都了解清楚了?”吃饱喝足有点懒洋洋的感觉,李元利示意封义坐下来慢慢说。

“王爷,全部都搞清楚了!”封义有点喜形于色,先前李元利让他去联络各地密谍时,他还有些提心吊胆,生怕下面的人又整出什么纰漏来,现在还好,总算没有误了大事。

“清远城中的鞑子虽然有三万之众,但成员却比较复杂,一部分是尚可喜汉军镶蓝旗下士卒约五千人,但只有一千多人是跟随尚可喜南下的辽人,其余三千多是进了广东之后才征召的。”

“第二部分就是鞑子占领广州之后招收的绿营兵,总数在一万二千人左右,最后一部分则是去年投虏的广东义军,大约在一万三到一万五千人之间。这些人都是在数日前才调驻清远的。”

“统军的班志富和江定国都是辽东汉人,当年尚可喜还未投金时便跟随左右,算是他的铁杆亲信。”

“如此说来,清远守将定会顽抗到底?”李元利摸了摸仍旧光秃秃的下巴,已经二十六岁的他不是不长胡子,而是不习惯蓄须,每天都要刮得干干净净的心里才舒服。

“应当是如此了。”

“难道这些人不知道咱们的告示?他们就不怕大兴军破城后被诛杀?”李元利也是有些迷惑不解,这些投虏汉人——汉军旗和绿营兵,在没有投清之前全都是些软脚虾,可一旦投降了清虏,却全部都战力大增,而且还基本不会反叛。

难道鞑子也会洗脑不成?

“怎么会不知道?咱们的兄弟将那告示贴得到处都是,在广州还因此折了几名人手!他们不是不怕,而是觉得广东有尚耿二藩坐镇,大兴军打不下来,所以才会有恃无恐,继续为鞑子卖命!”

郑成功在福建声势渐大,日子过得很是逍遥,王拙便想出了这一驱虎吞狼之计,先让他们打上几场,无论谁胜谁败都对大兴军有利无害。

然而李元利却摇头道:“此计虽然不错,但如此一来,闽地百姓难免又要吃大苦,还是算了吧。”

陈奇策、王兴以及陈恭尹在一旁听了,心里却是暗暗敬佩。这样明显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汉王殿下却因为爱惜百姓而不去做,这不正是仁义君主的表现?

“王爷,鞑子在广州也有水师,他们要跑,怕是拦不住。”顺治七年清军攻打广州的时候,便招降了广东沿海的梁标相、刘龙胜、徐国隆等水寇,然后又招募了两千两百名水兵,组成了“红旗水师”清理广州周边专区。

时任南明军总兵的陈楚生在大学士何吾驺的组织下率领战舰一百余艘会同李成栋部将张月部步兵迎战于三水,两军激烈交战后,南明军不敌,三水失守。

因此陈奇策对广州清军的兵力也是十分清楚。

“你手下不是两百多条船,能不能进入珠江来将鞑子的退路堵了?”

“殿下,微臣手下是还有两百多条船,但人却只有六七千,对上鞑子的红旗水师不一定能占优势,况且此处离下川岛尚有六七百里水路,一来一回最少也得十来天,时间上也来不及啊!”

李元利看着挂在面前的地图想了一会,这才说道:“我估计鞑子没那么快逃跑!要跑也得是跟咱们交过手之后,你现在马上回去应该还来得及。”

“只要你的水师进了珠江口,鞑子就不能顺江而下逃入海上,到时咱们前堵后追,给他来个关门打狗!”

“至于人手的问题,电辉那儿应当也有数千人,你们两个合兵一处,只要能将鞑子迟滞得一两个时辰就行。”

王拙前两天便已经派人出去收集民船,四乡百姓知道大兴军来收复广东,都是踊跃支持,只两天时间就征集了两三百艘,虽然船都不大,但装上几千人追击鞑子溃兵却是绰绰有余。

“殿下,增城、东莞一带也有不少抗清义士,学生这便往此两地,想必也能召集些舟船人马。”陈恭尹这几年来一直四处联络广东义师准备起兵抗清,只是清军势大这才不敢轻举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