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分兵出击

向松领命之后,却向李元利问道:“王爷,您去年不是要微臣从黔入滇截断他们的逃路吗?咱们现在三路大军都由川入滇,要是孙可望和李定国向广西逃窜怎么办?”

李元利笑道:“此一时彼一时也,我马上要率大军进广东,他们能逃到哪儿去?就算逃到广西,到时咱们前后左右一堵,还不是瓮中捉鳖!”

“原来王爷已是成竹在胸。”向松自进大兴军后便开始读书识字,现在已经会用成语来拍马屁了。

“此次进攻云南沿途府卫,只可缓图不可急进,安抚好各族百姓为第一要务,务必不能留下后患,各部亦要派出吏员同行做好相关工作,所需民夫也可由当地征召。”

“至于李定国,可先派人与他协商,若他能降那就最好,若是不降,也不要在乎太多,直接攻城就是!”

刘体纯道:“殿下,微臣估计李定国可能不会投降,不过打他我可不会含糊,大西军和咱们可是老对头。”

李元利点了点头,示意几人坐下,这才又说道:“闵石部驻汉中,短期内只需剿匪练兵,维持好地方即可。刘永昌部驻武昌,则需尽快解决蕲黄山寨的问题,如果兵力不够,可抽调各地备军协助!”

“微臣领命!”

“马腾云部留一万人驻守南昌,其余两师北上会同锁彦龙水军,一举拿下九江,稳定下来之后可袭扰沿江之敌,进一步压制东虏鞑子!”

“王拙部即刻自赣州移师南下,走南雄梅关道入韶关。”李元利眼光转向了坐在刘体纯下首的王拙。

他呵呵笑道:“本王自率高信部、王复臣部走西京道入粤,肯定比你更快,就算给你打前站了。”

后面的结果不用李元利再说,大伙都知道李定国败退回了昆明,众人不由得哑然失笑,要真如汉王所说,这李定国还真说不上会打仗。

就他这“仁义”之心便是一大致命的弱点,敌人若是守城,只需将城内百姓驱赶到城墙上来,便可保城池无忧。

“虽说百姓无辜,但在战场之上,只有敌我之分,任何人不是我军便是敌军,百姓为敌所用,那就都是敌人!”李元利正色说道。

“李定国因小仁失大体,如若不然,广东已经被他收复了!”

“如果没有咱们大兴军,新会之战就是明清对峙的一个转折点,收复广东,南方明军就能连成一片,鞑子在南方更加难以立足,假以时日,最起码也能争取一个南北划江而治的局面。”

“如此重要的一场战役,就因为李定国的一念之仁而铸成大错,最后以败退收场!”李元利坐直了身子,“咱们再来说说孙可望。”

“很多人以为孙可望不善领兵作战,其实不然!这几年来他很少亲自统兵,唯一一次吃败仗便是宝庆之役,但其实那一仗鞑子也根本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两名蒙古八旗的梅勒章京(副都统,正二品武将)战死于此役!士卒死伤更是无数。”

“孙可望败退之后,鞑子连追击都不敢,可见鞑子这一次也是伤筋动骨!”

“大家别忘了他年青的时候在军中可是被人称为‘一堵墙’!若是他真不善战,怎么可能在八大王麾下位居群将之首?可以说八大王建立大西国,孙可望有一半的功劳!他怎么可能不善战?”

“况且孙可望治理地方的本事也绝对要超过李定国!这从前几年的云南贵州就可见一斑,这两省都是贫瘠之地,大西军不过只用了两三年时间,两省民生经济各方面便已经有了起色,能够支撑得起二十万大军长年在外征战,这得需要多少人力物力?”

“而李定国在广西连立足都不能够,一年下来军中连粮草都没有多少,二者之间高下立分!打仗可不光是靠将士用命,后勤辎重补给尤其重要!”

李元利这一分析,众人都觉得确实是这道理,刘体纯问道:“殿下,照这么说来,李定国没有什么胜算?”

“也不一定,李定国得人心,孙可望会经营,胜负尚不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