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大刑伺候

吕义往里走了几步,四处看了一下,又问道:“你婆娘呢?”

“这婆娘懒得很,困磕睡喽。”

“记得早点把那事办了啊!私藏刀枪要是被查获是要处劳役的,到时可别怪我不给你情面。”打探清楚了屋里的情况,吕义一刻也不想在这儿多呆。

“记得了记得了!里长你不坐下来吃杯酒?”

“不了,回家还有事。”吕义急匆匆地回了家,将情况和尤烈一说,尤烈喜道:“都在就好!”

天已经黑尽,他不想夜长梦多,“胡子,你去通知外面的兄弟,让他们赶快过来,小心一点,别闹出动静。”

明日一早就要开拔,李元利早早地上了床睡觉,睡到半夜,突然听见栓柱在门外叫道:“大帅!大帅!”

“这么晚了叫个屁啊?”李元利迷迷糊糊地问道。

“大帅,尤烈回来了,说是抓到了那两个汉中人。”

李元利一下磕睡全无,他“呼”地翻身下了床,一边穿衣服一边把门拉开问道:“在哪儿?”

“尤烈就在外面,人犯都锁在厢房。”

“都给我看好了!”李元利走出房来,“还有,赶快去通知人到府衙,把蔡中亭也提过去认人,咱们连夜到府衙去审讯!”

府衙里“设施”齐全,更方便刑讯,李元利心里很清楚,要想人犯老老实实交待,不动大刑是不可能的。

“军爷,莫不是杆子的眼子到咱奉节来踩盘子吧?”这老汉也不傻,见这些当兵的竟然随身带着这两人的画像,一下就猜了个捌玖不离十。

“没错了!他们就是贼匪的眼线。老伯,你这番可是立了功,这五两银子算是你的赏银!”尤烈摸出五两银子来递给老汉,心里却好一阵激动。

从这老汉描述的来看,这两人就是他们找寻了多日的两个汉中客商。这还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他问清了袁老幺的住处,又唤人将分散在附近的侦骑全部收拢来,百余人马调转头便往来时的朱衣坝疾驰而去。

朱衣坝也算是个大村落,居住了百多户人家,各有里长、粮长一人,甲首十人。

大兴军政务司现在实行的管理制度,大部分沿用了前明时期的建制,但在具体用人上又有所不同。

明朝县以下也有十分严密的基层组织,城内设坊、近城设厢、乡都设里。规定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选丁粮多者十户轮流为里长。

其余百户编为十甲、每甲设甲首一人,负责地方民政、教化和赋役。又规定每税粮万石为一区,选交粮量多的地主一人为粮长,专掌田赋的征收。

大兴军现在没有地主,所有百姓的田地都是固定的,其余的田地和山林江河都是属于官府所有,任何人不得侵占,只能租用。

因此选拔里长、粮长时,便不是看谁交的粮多,而是由百姓选举有威望能力者,官府审核后再行任命,而且都有月饷拿,算是大兴军政府最基层的“干部”。

尤烈率人赶到朱衣坝时天还未黑,为免打草惊蛇,他命所有人在两三里外便停了下来,只带了两人去往里中。

里长也有维护地方治安的责任,这事情还需去找他先了解下情况,拿个最稳妥的办法出来。

三个留下枪支弹药,只腰上别了直刀,还没进村口,便见几名小孩离得远远地叫:“军爷!军爷!”

大兴军在奉节有火药厂,大宁有盐场,这些地方都驻有备军,再加上大兴军军纪甚严,从不忧民,因此百姓对士兵们并不象原来那样惧怕,反而还有些亲切。

尤烈走上前去,叫了一个小孩带路,不一会便找到里长家,里长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汉子,说来也巧,这位名叫吕义的汉子,竟然也是大兴军出身,因两年前保宁之战时左手受了重伤,这才退役回到老家担任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