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心思

进了七月,来到夔东的流民越来越多,大多数是从四川逃过来的,这不出李元利的意料之外,这时候四川的人口绝不是象前世那些“专家”们所说的“十不存一”,而是大量的躲进了深山老林之中,不再聚居在村落或是城镇。刘文秀和吴三桂在川中大战,这些人再也呆不下去,只得四处逃难,有一部分就逃到了夔东。

还有一部分是从关中、汉中和湖广逃来的,这些地方清兵和起义军、流寇、南明军来回厮杀,民众也是大量逃难。相对来说,现在的夔东地区可以算得上一方“净土”,所以自然成了这些流民们逃难的第一选择。

这些流民一部分被安置去种田,还有一些进了各家厂矿,这使得煤铁等产量大增,燧发枪又造出来三千枝,火药也屯积了近十万斤。

短短一个月时间不到,刘体纯已经攻下奉、云、万、忠四州县,下一步就是酆都。据细作传来的讯息,刘文秀兵分两路,一路自乌撒直奔叙州,另一路从雪山关出发,攻下永宁、泸州后,在叙州城下会师。

吴三桂派右路总兵南一魁由嘉定至叙州支援,刘文秀和王复臣亲自率马步军日夜不停地攻城,只两天时间就攻进城内,夔州总兵卢光祖败逃,增援的南一魁被生擒,刘文秀收编了他们的部队。

可见这时的将领和士卒,根本就没有什么国家民族、忠义仁信之类的想法。卢光祖和南一魁都是汉人投清的,他们麾下的士卒全都是汉人,如今一战败,这些兵将马上又回头降了刘文秀。

白文选部却慢了许多,现在还在遵义到重庆的路途当中,李元利已经去信要求刘体纯放缓攻势,确定白文选北上顺庆之后才兵发重庆。

是时候出动了!李元利暗自想道,蜀道难行,而且打下夔州之后还要收编降兵、安抚百姓,要是开拔得迟了,让吴三桂击败刘文秀后逃回汉中,那可就后悔莫及。

对于投清的民众和士兵,只要不是作恶多端的,李元利也没有打算和他们计较,但是象吴三桂这样带领数万大军投敌的将领,李元利却绝对不会放过,这样的人投降带来的影响和后果实在是太坏。可以说满清入关后大批明军以及普通汉人老百姓投清,吴三桂和洪承畴在其中起了至关重要的带头作用。

李元利思量妥当,便叫来秘书薛普对他说道:“立即通知各部师以上将领、政务司司长、工务司司长、特勤司司长于三天后到军务司开会,另外再通知高信、吴子正、刘永昌列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