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感紧把屋子里散乱的其他资料收拾好,拿着修行笔记一页页的翻看起来。
天箓文的学习难度超出了吴浩的想象。
以他现在的神魂境界,要学习一门普通语言是比较容易的。堪比金仙的神魂让他理解和记忆的速度非同一般,什么过目不忘对他来说只是等闲。
可是天箓文是不同的。它蕴含道则,本身就具有着超凡属性。如果神魂境界没有达到要求,即便是掌握了也会迅速遗忘。
吴浩的神魂境界倒是早就符合要求了,但是天箓文的千变万化也让他有些头痛。学习天箓文并非仅仅记下那个文字的发音和意义就可以了,而是必须了解到那个文字所代表的真实道韵。
举个例子,一个天箓文“山”字,要想把这个字彻底掌握,就必须了解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至少也得亲眼见过真正的山才能符合感悟的最基本要求。
山、花、草、木,风、雨、雷、电皆是如此。
甚至不仅仅需要看过,还要对它的各方面的属性与变化有所了解和感悟,这样才能够学透、学真!
如果不是达到这种明悟程度,学习的天箓文就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要稍有变化,就无从辨认。
而千变万化就是天箓文的另一特点。
这是吴浩接触的最为繁复的文字了,没有之一。
同样的一个字,甚至有成百上千种写法。
比如说一个“水”字,它就可能会在湖水、河水、海水、江水、井水、活水、死水、茶水、喝水、雨水、风水、上善若水、高山流水等各种语境中出现。
可是在每一种语境里,天箓文中“水”的写法都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不是掌握“水”的真实道韵,那就只能请别人根据语境写出天箓文,再依照葫芦画瓢临摹下来。
就如同吴浩手中的那些未来魔主的信息一样,其实那种记录方式,已经失去了天箓文的大半神韵了。
这样写出来的天箓文,其实只是真正的天箓文的一种可能性罢了。
要是单纯的靠着死记硬背去学习天箓文,就会发现需要记忆的文字形态数以兆亿记。
任谁都要陷入文字变化的汪洋大海中,连个浪花都溅不起来。
因此,学习天箓文对学习者的阅历以及对道的感悟程度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吴浩就算是经历比较刺激,可是他两世为人加起来也不过四十年,与那些动辄修行成百上千的修行者想比,在见识上终究还是有些差距的。
所以他学习起天箓文,进度比较感人。
现在他总算明白为什么红尘渊只有到达了圣城学宫才会学习天箓文了。
他听说过圣城学宫掌握着一些下辖世界,这些世界正好能够给学宫弟子历练,增加经验和阅历。以各方面的感悟来推动天箓文的修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