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是一种暗记,用来标明方德这考生是走得推荐路线。
尽管并没有具体的规定,可是官场上却有着不成文的规矩,对于他这种走勋贵举荐路线的举子参加会试的,在最终评判的时候是多多少少会有些放水的。
因为一般能够有才学自己考的,也不会走这种举荐路线。要是所有勋贵举荐的学子全部都落榜,那么这种举荐也就失去了意义。
所以这些人,只要通晓文墨,思路清晰,别太鸡儿丢人,审阅的官员一般都会让其通过,再经历一番殿试,混个同进士出身还是没问题的。
这就是传说中的关系户路线。
然而走这种路线的举子要是真的出现了出类拔萃之辈,反而会受到更多的怀疑和审视。
就比如今年的方德。
明明他的答卷力压群雄,可是要被点为头名的时候,却遭到了诸多反对。
因为若是让个关系户拿到会元,全天下莘莘学子的脸往哪搁?
这种结果一出来,不被人怀疑黑幕才怪!
而且此不正之风一开,那学子们很容易被误导,重钻营而轻学问。这可是败坏学风的大事!
所以,对于方德,只能委屈他了。
谁让他走错了路呢。
于是方德答卷被评为了第二。
不过审阅官评判结果只是预判,整套结果还需要送到当朝司徒那里做最终评审。
当朝司徒姓谢,乃是朝廷三公之一,少有的万石俸禄大佬。
谢司徒是四朝元老,文坛巨匠,儒家领军人物之一。只是官运一直不愠不火。
他的顶头上司王司徒明明都三朝老臣了,可是就是撑着不死。使得他晋升无门,从意气风发、年富力强、满腔抱负,一直熬到颤颤巍巍,视茫茫,发苍苍……
终于,老天开眼,王司徒暴毙了。他也终于熬出了头,成了新的司徒。
从此,他开始注重养生,早睡早起,少吃多餐,不近女色,运动健身。
他立志要比王司徒多熬两朝,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大司农郭怀仁对他的位置虎视眈眈又如何?
只要他咸鱼划水,不管闲事,就不会犯任何错误。到了他现在的位置,只要不犯原则性的错误,就没人能够随便动他。
大不了不就架空他么,反正他也从来没做过主。
他就是在朝中养老的,一年万石美滋滋!
就算郭怀仁是天后面前的红人又怎样,见了他也得率先见礼,给司徒请安。
如此的谢司徒,自然有自己的为官之道。
这一届的科举,他是名义上的主持者,可是具体事务他从来不问的。
至于最终审核,也不过是走个形式罢了。他打定了主意,不管结果是什么,他就签上同意二字,然后呈报天后就完活了。
当然,身为儒家之人,会试排行前几名的答卷他还是要先睹为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