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七章 开凿大运河?

三国圈 嬴政 3454 字 10个月前

一旦申请通过,就要在北盟的监督下,自选出十三人的“里委会”。

之后,由十三人“里委会”在北盟提供的“屯垦图”中,挑选地块。

非但燕歌地区,涵盖卫星城与渔阳之外,遍及全幽州,大多位于北盟成员家族领地附近,豪族坞堡与碉堡群的辐射范围。

一旦挑选完毕,则签订契约,是谓“与民约法”。

之后,里中百户宣誓入盟,由北盟出具民籍,“不入五德”之“民”。

比盟外的流民,庶人地位高,但权利与社会地位,不如盟内的君籍,士籍,农籍,工籍,商籍此五德之籍。

入盟之后,就是由北盟负责建设最初的简易“殖民点”了,简易屋舍,牛马棚,粮秣仓,工具库等。

耕牛,田马,农具等生产资料全部由“里”租赁。

“里”内百户人家就是自己在自己挑选的地块上,自由的开荒,接受北盟保护,但对内自己管理自己。

三年内,“里”的开垦面积,禾谷大豆粮田,菜地,果林,牧草地与棉田桑麻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一万亩,升为“民里”。

房屋等固定资产,与牛马耕具等生产资料,尽归“民里”所有,租赁费一概免除。

一切税赋收缴皆为“民里”收入的三成,比堡垒里十三个“里委会”成员皆是预备役的“军里”,多征两成。

“里”内之民,一旦“民里”开垦总面积过万亩,就随时可自由立户,得田百亩,变更为“农籍”。

不勉强团结,任何人要自由,皆可自由的走出“里”,成为自由农。

脱“里”为“农”,与劳改释放人员一样,从“五公五民”走起。

乡兵,民兵,预备役,义务担负的越多,功劳越大,税赋就越轻,功赏勋田,那就税赋全免。

燕歌招标的各式农具,农资,不少就是为了免费租赁给“自赎屯垦”,免费提供给“军里”的。

北盟持续输入的马,牛,同样不少就是为了大方的免费提供给有碉堡的“军里”,有开荒热情的“民里”的。

北盟的猪禽畜牧合作养殖,弹棉花,织布,同样优先向盟内的军里,民里倾斜。

只要不想农闲,作为一个北盟的农民,那是闲不下来的,大冬天出不去,都能里内领毛线团,窝在家里“打毛衣”。

“毛衣”是很紧俏的商品,可不计算任何副业,仅开荒一项,“自赎屯垦”的四十六个自愿组成的“里”,一个秋冬季,就开辟了水田六千余亩,旱田近八万亩。

平均每百户一个的民“里”,开垦荒地一千八百六十余亩,户均十八亩。

这是很了不起的成绩,虽然目前全在吃北盟的补贴,开的这点屁地儿,根本就入不敷出。

可无论是关羽,还是北盟的大小头目,还是被这个恐怖的增长吓住了。

“失地流民需要大量岗位安置,可一旦分田就得把田切碎。乱世之中,风稍微大点,就又要失地。”

时下的世道,哪有小农安心种田的余地,李轩摇头道,“各州郡募民屯田就是在以田代饷,是为了再次征发为兵。这样的亦农亦兵,平时十个都创造不了咱盟内一‘农’的物质。自身温饱且保证不了,

说是农兵,上了战场又成了农民,除了消耗军事物资与青壮年人口,没别的用处,不符合咱的初衷。

这种亦农亦兵的占咱的人口比例越大,咱的生产浪费就越大,人口下降就越快,咱就越是要饥荒。

咱是不能让这种农兵的人口比例增加速度,超过咱的开荒与粮食增产速度的。那就会把咱的田切碎,解放出来的人手就又会被小块田拖住,那就成了比着降价的糖炒栗子了,就比谁能更受得了穷。

咱要吸收超过土地容量的人口,与其切田,不如将其转化为脱产的建设人群。一边扩大粮食产量,一边吸收掉粮食增产的增量,稳定粮食价格,推动作物种植面积与产量的持续扩大。”

李轩肯定道,“只有建设人群才能办到,而饥民,流民,分田与赈济都是不行的。一斤粮,投入到建设人群,可以产生八斤的循环收益。用流民以工代赈是三,而赈济则毫无意义,

饥荒在继续,没有人可以止住,在迅速扩大。去年是凉州,今年冀州,青州,徐州,司隶,豫州,都将大饥,每天最少饿死一万人。

如果我们止不住这一趋势,如果连幽州都出现粮荒,饥馑将在五年内,迅速蔓延至除巴蜀以外的所有汉地。即便荆襄九郡,都要饿死人。

粮不够吃,不做贼不抢粮,难道饿死么?以前的庶民会宁可饿死,也不给朝廷添麻烦。可时下有了黄巾的示范,天下若饿,民就会反。可战祸越烈,土地就越是荒芜,就越是缺粮,人口就消失的越快。

咱们是在跟时间赛跑。咱们这根粮食增产曲线,每追上饥荒曲线一天,天下至少会少死一万人。”

“开凿大运河。”

随关羽同赴冀州的军商一体人等,多是忧心忡忡。

关羽更是凤眼一眯,直言道:“小弟,巴蜀不饥,暴秦之苛政猛于虎,殷鉴不远。”

“那倒也不一定。”

李轩不同意,呵呵一笑,“暴秦之苛政猛于虎,是焚书坑儒不彻底,是秦不重儒重教化。”

歪头想想,又借用了修大运河的杨广一句很有道理的话,“贵贱苦乐,更迭为之,亦复何伤?”

这是杨广对镜自问:“大好头颅,谁人取之?”时,萧皇后惊问他为什么这么说。

杨广小帅哥就笑:“贵贱和苦乐,都是朝代更迭造成的,有什么好伤感的哪?”

论在古代干工程,李轩就服杨广跟秦始皇,修大运河这事他也感觉划算。

秦与杨广都是发徭役,干活的老百姓得不到好处,当然会怨恨。

长城不能收费,他就对修长城不积极,可“过河费”可以收啊。

有明天的“过河费”,今天予百姓分润些就好了嘛。

拿钱还骂他暴虐,那也太反动了,抓劳改营免费劳动就对了。

“冀州是个好地方啊。”

关羽感叹了一声,对修不修运河并非多在意,早在春秋之时,吴王夫差为了运输粮秣,就修过运河,不是什么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