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五 朝堂争论

大宋好相公 临波倚浪 1109 字 10个月前

……

垂拱殿中,火药味已然浓厚起来。

眼下最为重要之事,一是显仁皇太后韦氏身后事,一个便是金兵可能南下的应对之策。

前者依礼制,按部就班进行即可。后者不同,正是两派矛盾中心。

与往常不同,此次不但有宰执们参会,还有刚回来的辛次膺,无它,火器监是新生事物,关系到钱财花费还有防御事宜。

陈康伯首先发难,“陛下,淮河流域、长江天险乃是国朝最大倚仗,务必要加强防御,趁时间充足,先行调兵谴将是为正理!不然,一旦金人突破,地势一马平川,则天下危矣。”

赵构惯例没有做出反馈,目光转向汤思退,后者心领神会,上前一步,“陛下,眼前不过是镜花水月,金人与我有盟约。若是破盟在先,必遭天谴。再以我大宋精兵强将出战,必能却敌于淮河一线。昔日大散关、和尚原之战犹在,金人能奈我何?”

不管是谁,都选择性的把岳武穆的北伐战争选择性的遗忘,毕竟如今罪名未洗,此时忤逆鳞,无异于把自己踢出权力中心。无论是主和派或者主战派都不愿如此。

“调兵遣将又是巨大靡费,原本已经减少二十万贯赏钱,府库已拿不出多余钱粮去支持没有任何动向导致的调兵。若是钱粮不到,再引哗变,此事可比捕风捉影的金人南来要大得多!”

汤思退说到最后几句,语气已经不容置疑,他比陈康伯年轻二十岁,中气自然十足。

“王卿,可有话说?”

赵构把话题引到了正在装柱子的新任知枢密院事王纶头上。

王纶存在感一直很低,他的知枢密院事也是在两派争夺下捡了便宜。六月才使金而回,当时说金人恭顺和好,是因赵构威德所致。现在改言论,自然不美,而且,他压根就不打算更改。

“陛下,我看金人依旧不曾有此意,多半是捕风捉影之说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