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说孙大牛去京城赶考,有没有中榜,后面自有重戏交代。
且说张孝武被四十大板,打得屁股也开了花,别说这些官差,抡起棍子来那真的是心中有数,要说这棍子,若是抡在哑巴的屁股上,估计哑巴连哼都不会哼一声。
想当初,哑巴乞讨的时候,遭别人排挤,十几个人打他一个,他都没叫一声,他什么罪没受过?
官差抡起的棍子,看似猛地下来,可是在接触张孝武的屁股时,却早已用手止住棍子下垂的力道,用比武的话说,点到为止,对于哑巴来说,点到为止的这点痛算什么?
而张孝武不一样,他哪里受过这般委屈?他痛得鬼哭狼嚎,叫声凄惨,看得周围围吃瓜群众一个个不忍正视,但是这样的热闹又哪能错过?只得忍心看了!
看着张孝武鬼哭狼嚎,一个个又各有表现,有回去教育孩子:千万要守纪尊法,循规蹈矩,这罪不是人受的,除了你小子是金刚的材料做的;有的私下议论,做官家的孩子又怎样?你犯法了不照样要挨板子?有的,嗯,极少的,来一句,做戏呢!做戏呢!
这样的人不但官差听了讨厌,连那吃瓜群众听了,也是愤然骂道:你特么的说话不腰疼,来来来,让你家那十三四的孩子挨四十板子试试?啊不,来来来,我就用巴掌扇四十下,看你心疼不?
只有那少数的明白人,人家看了不言语。
对罗,不言语,不是有句话,叫言多必失吗,还有句差不多跟同义词的样,叫祸从口出。
看破不说破,才是人生的高境界吗!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嗯?不对吗?
对于不对,不是你说了算!
张孝武就这样被何仁抬回去,在客栈里慢慢疗养着。
要不怎么弄?他走也不能走,坐也不能坐,总不能让他再受颠簸之苦吧?晚回去几日,又有何妨?早回去几日,无非多听到老太太那爱怜地“我的乖孙呀”那几句哭声罢了。
得到消息的张府,没有坐视不管,而是惊动了上上下下。
皇上下得这旨,虽说张孝武以后不得参加科举考试,还挨了这顿板子,可是与发配充军苦死或者战死在他乡比起来,这已是不幸中的······嗯,万万幸了!
人能活着就好,人得知足,科举是最好的出路,但是皇上不是还鼓励民众从商吗?从商也是不错的选择,就凭张大老爷的高高在上的关系,做些生意还是有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