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选一人暂任汉中太守,前往汉中为主公占据汉中,代他日主公回兵之时,可顺利接手汉中。”戏志才笑道。
“志才观我麾下众人,何人可担此重任?”叶昭看向戏志才,他不是没想过这个问题,但他麾下人才不少,典韦、赵云有万夫不当之勇,管亥、纪灵也算是一流猛将,丁力、方悦统兵之能可称良将,夏侯兰、孟虎等人也都是战将,戏志才擅谋,乃顶尖谋士,但一来叶昭需要他在身边为自己出谋划策,二来戏志才本身在叶昭看来并没有独当一面的魄力。
就如同之前戏志才择主一般,主公必须有取舍绝断之能,而戏志才谋略尚佳,但独当一面却缺乏魄力,否则若谋士都有这些魄力了,要主公何用?自己就能做主了。
这也是很多谋士的通病,擅谋,却不擅断!
黄劭、邱迟,皆属能吏,属于专精型人才,邱迟善算,黄劭对农业十分精通,同样不具备独当一面之能,至少汉中太守的位置,这些人无法帮自己稳住。
“在下有一人荐于主公,只是敢不敢用,却要看主公是否能容此人了。”戏志才笑道。
“哦?”叶昭闻言却是大喜,这是戏志才第一次开口推荐人才,能被戏志才所重,自非等闲之人,当下道:“是何人能入志才法眼?”
“此人性满名宠,表字伯宁,山阳昌邑人士,早年曾在郡中担任督邮,执法极严,令郡中士人厌恶,后试任高平县令,有督邮张苞贪污受贿,干乱吏政,被其擒拿,拷问受刑致死,因恐其家族报复,弃官而去。”戏志才简单道。
叶昭有些失望,满宠之名,他自然知道,但也只知曹魏有此人,并不像其他曹操麾下谋士那般耀眼,听起来,像个酷吏,不是想象中国家、荀彧、程昱之流,多少让叶昭有些遗憾。
“志才觉得此人可用?”叶昭看向戏志才道。
“此人有大才,而且怀才不遇,为人清廉严正,于主公而言,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只为一郡太守,当无问题。”戏志才肯定的点头道。
“此人现在何处?我这便派人去请来。”叶昭点头道,毕竟是名留青史的人物,而且似乎后来还是曹魏重臣,就算不如荀彧、郭嘉那些人,应该也不差,否则也不会被戏志才推崇。
“主公有严律之名,深得此人钦佩,年前前来投奔,主公却未回洛阳,卑职私自做主,将其留下,如今正好给主公引荐。”戏志才微笑道。
叶昭:“……”
戏志才的话虽然有些不容易接受,但仔细想想也不难理解。
历史上董卓其实是可以成功的,这也是叶昭有心走这条路的原因,叶昭论出身,跟董卓差不多,甚至因为蔡邕的原因,比董卓还要强一点儿。
论军功,叶昭可是能够凌驾于董卓之上的,论官位,叶昭如今身为卫尉,兼领司隶校尉,人望、军功都非董卓可比,但唯有一点,叶昭不如董卓,就是董卓入京之后,有西凉、三辅作为大后方,可以给董卓支持,而叶昭若是在刘宏死后强行扶新主上位,除了声望、身份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缺点,他没有如历史上董卓那样一个大后方。
关中可以给董卓提供兵力、粮草的支持,而叶昭没有这些,只能依靠司隶一带,一旦诸侯联手讨伐,叶昭便是四面树敌。
就算叶昭再能打,但打仗不止是看将领是否能打,成规模的大战,统帅的能力是一方面,但更多的,却是后勤之上的拼耗,叶昭缺少一个大后方,仅凭司隶一带,又能养多少兵?在诸侯的虎视眈眈下,就算腹中有再多的计谋,也会被困死在这里。
未必就真的没有出路,但那定是一条艰辛无比的路,要知道,洛阳如今能够养这么多人精锐人马,靠的就是各地源源不断的税赋,几乎是整个国家养起来的,失去了这些支持,叶昭连养这些兵的钱都没有。
缓缓地舒了口气,叶昭看着戏志才苦笑道:“原以为,我已足够冷静,但在利益面前,仍旧难以真的冷静谋划,若非先生,险些酿成大错。”
这些问题,如果让叶昭冷静思考,自然能看出弊端,但携天子而令诸侯这样的诱惑太大,哪怕叶昭再怎么冷静,身在其中,也容易忽视掉自己的不足。
没有足够的身份令四海信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压服天下,曹操后来可以携天子而令诸侯有天时地利人和,同时曹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力量,而此时的叶昭,除了卫尉这个官职能够拿得出手之外,还真没什么资格跟别人比。
“谋求立身之本?何处可为吾立身之本?”良久,叶昭看向戏志才道。
戏志才站起身来,将一张大汉江山图在叶昭身前铺开,伸手在地图上一划:“幽凉二州,主公已是先机,不可谋,并州某之无用,早晚必为他人所破。”
叶昭点头,他自然不会选择此二地,幽凉二州,一来地广人稀,二来幽州牧刘虞乃汉室宗亲,西凉董卓已经一家独大,就算叶昭能够克服各种困难,等他抓住这二州之时,必是苍凉已极,想要与中原诸侯争雄,几不可能。
戏志才又将江东划去:“江东之地,易守难攻,但极端排外,且长江虽为天堑,却也是主公他日进取中原最大的绊脚石。”
戏志才此时所言,已经可说是大逆不道,若被旁人听去,恐怕不止戏志才要倒霉,叶昭也要跟着遭殃。
叶昭默默地点了点头,如今的江东可不是后世的江南,地域虽广,却大半是未开化的蛮荒之地,战争潜力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