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嘭!”
棺材落地,重重压在石板之上。
徐杰眉目并不狰狞,口中答了一语:“陛下,朝会之时,岂可少了当朝尚书仆射欧阳公?欧阳公脚步不便,草民身为欧阳公弟子,自当效劳,为足尽孝。”
夏锐早已成了怒色,开口喝问:“徐文远,国政重地,岂容得你在此撒野?还不快快带着棺木离去?几日前的事情,朕还未降罪与你,你竟敢得寸进尺,可知这天下到底是何人的天下?”
“陛下容禀,欧阳公有本奏。”徐杰中气十足答了一语。
夏锐抬手一指,呵斥道:“笑话,死都死了,还能奏什么事情?”
徐杰并不理会,只是自顾自说:“诸位公卿皆在,欧阳公禀奏之事,便是想问一问他到底为何下狱,为何而死?还请陛下与许相公说个清楚明白。到底是因罪下狱,还是含冤而亡。”
文武百官,所有人的目光都在徐杰身上,兴许有人觉得欧阳正有这么一个弟子,当真是福分。兴许也有人觉得徐杰这般的人,实在不知进退。
不论如何觉得,事在当面,大多数人倒是都愿意看看事情最后会如何发展。却也知道十有八九还是这个徐杰会被下狱问罪。但是大多数人心中兴许也还有另外一个盼望,盼望事情会有另外的发展方式。
也不知为何会有这种盼望,其中原因,大概也是今日这个黑发首相,让这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们实在难以接受。可能也是台上那位皇帝陛下行事之法也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兴许,也有人真的可怜这位欧阳公。
徐杰这一问,让夏锐面色一变,似乎当真有些心虚。
倒是许仕达并不心虚,立马答道:“徐文远,休要在此胡搅蛮缠,下狱自然就是有罪,无罪岂能下狱?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何况欧阳正不过就是个仆射,犯法自然就有罪。下狱有何不可?他畏罪自尽,陛下再不追究,已然就是他的运道。”
徐杰深吸一口气,再问:“那请许相公说上一说,欧阳公所犯何罪?今日百官当面,也教世人心服口服。”
有些事情在台面之下,往往得过且过,也就罢了。但徐杰今日所为,就是不想得过且过的罢了。显然就是要让皇帝难堪,让皇帝下不来台。
许仕达被徐杰一语问住了,这个问题实在不知如何去答,因为许仕达没有一个能说服人的答案,左右去看众人,见得众人皆把目光投向自己,许仕达已然恼羞成怒,说道:“徐文远,你是个什么身份?岂有资格当朝如此质问本相?欧阳正之罪,本相又何必与你去说?”
“哼哼……好,许相公金口不开,也罢,那草民就问问陛下,还请陛下告知欧阳公家眷,到底草民之岳父因何获罪下狱?是证据确凿,还是莫须有之罪?”徐杰抬头直视夏锐。
夏锐看着徐杰直视他的眼神,面色一狞,开口大喊:“来人,把这私闯禁宫之人速速拿下!”
皇帝夏锐一声大喊,圣谕已下。左右金甲卫士人高马大,威武不凡。却无人上前。
夏锐已然大怒,口中已然是咆哮:“张立,岂敢违抗圣谕!”
“陛下,臣大罪二十多条,愧领金吾卫,臣卸甲待罪!”边说着,张立已然摘下金盔,扔了腰刀,在解腋下甲胄的牛皮绳。
“大胆,一个个反了不成?”夏锐已然从御案之后走了出来,手臂在空中挥舞而起,又是咆哮一语:“卫二十三,速速拿人!”
阴暗处的卫二十三走了出来,眉头紧皱,手握剑柄看着台下目光锐利的徐杰,两人双目对视。
忽然,卫二十三两耳抖动几番,眼神又往殿外望了望,他听到了无数甲士的脚步之声,距离还远,却也听得清清楚楚,更听得有内力鼓荡其中。
卫二十三第一次露出了惊骇的表情。又看了看徐杰,再看了看张立,回头还看了一眼夏锐。
今日朝会!
大早,皇帝夏锐打着哈欠慢慢往垂拱殿走去,昨夜睡得极晚,听着许仕达一件一件的事情禀奏,拿捏徐杰家眷的事情已经派人去做了,为张立罗织的罪名也准备好了,今日朝会的一应大小事都已准备妥当了。
尽管睡眠不足,夏锐心情却是极好,一切准备就绪,就等今日在朝堂上一一实施。从此,这个朝廷,这个天下,夏锐的皇位就算是坐稳当了,再也不必担忧其他事情。
欧阳正已死,人死灯灭,这灯也就真的灭了。吴仲书之辈,已然年老,暗示其致仕回乡,倒也不是难事。许仕达拜相也在今日,文官系统就算是彻底安定了。贬了王元朗,去了张立,枢密院与禁军以及金吾卫也就可以放心了。
皇位更迭之事,当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好在一切似乎都有条不紊。没有了欧阳正的徐杰,夏锐的忌惮也少了许多。因为在皇帝看来,欧阳正才是那权倾朝野的忌惮,徐杰不过是欧阳正之前的马前卒。
这么想其实倒也没错,也不是夏锐一个人这么想,满朝文武只怕大多都是这么想的。包括几个皇子夺嫡之事,认真想起来,又有几个人会以为全是徐杰一人而为呢?没有欧阳正在背后谋划示意,单凭徐杰一人,又怎么可能做得成?
夏锐唯一忌惮徐杰的,兴许就是徐杰那一身难以抵挡的武艺了,如今倒也算不得什么了,武艺高强也不过就是徐杰自己一人,只要拿捏住徐杰的家眷,一个徐杰又算得了什么?
今日之夏锐,走起路来都带风,昂首挺胸,这么多年,夏锐好似直到今日,才真正扬眉吐气,直到今日才真正感觉活得自由自在,活成了一个皇帝应该有的样子。
从阶梯往高台龙椅上走,头前的太监早已大喊:“陛下驾到。”
群臣皆已躬身:“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此时的夏锐已然走到了龙椅头前,落座,然后扫视了一番殿内众人,笑道:“诸位爱卿平身。”
“谢陛下!”
所有人直起身子,便听太监开口:“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太监话语才说,夏锐的眼神已经看向了一人,中书右侍郎李直。显然皇帝是知道李直会出来禀奏。
果然李直从人群而出,看了看手中的笏板,随后开口:“臣有奏,奏请陛下封赏平贼之事,首功者,门下省秘书中丞许仕达,千钧一发之际,不顾自身安危,身负陛下重托,千里往前线整训大军,致使军将齐心,士气高涨,一战攻城。余下军将之人,奋勇拼搏,功勋著作,也该重赏。治国之法,用人之道,赏罚分明,方得人心,还请陛下圣裁。”
夏锐闻言,对答之语早已在心,却还清了清喉咙,随后才鼓起十足的中气问道:“嗯,李卿所言有理,且来说说许仕达该如何封赏比较妥当?”
李直已然毫不犹豫答道:“陛下,以许中丞有勇有谋平贼之功,合该重用,依臣之间,朝中官缺不少,许中丞可担要职重任,尚书省左仆射刚刚空缺,可托付之!”
李直一语,满堂皆惊,尚书省左仆射是何职?担此重任之人,哪个不是白发苍苍?李直今日莫不是失心疯?让一个刚得进士不过三年多之人任尚书省左仆射?
议论之声嗡嗡在响,许仕达也连忙出来答道:“陛下,李侍郎,万万不可啊,臣乃后进末学,虽然小立功勋,却也不敢轻易担此重任,臣愧不敢想,愧不敢当。”
许仕达出得这么一语,议论之声方才平息下来,众多老头也是听得连连点头,好在这个许仕达还有些自知之明。
不想皇帝陛下却开了口:“诶……此任虽重,乃家国中枢,但也是能者居之,谁人能力足够,谁人自然可肩此重任。以许爱卿之才能,绰绰有余,绰绰有余。爱卿不必多虑,可先试试再说,诸位臣工在此,当有目共睹。”
皇帝这一语,所有人皆是惊愕抬头。随后有人低头不语,有人摇头不止。
这般戏码,岂能还有人看不出来。不是能者居之,看来是亲近者居之。那开口的李直倒不是失心疯了,而是安排好的。
只是这些话语,在场众人又有哪个敢当面而言?欧阳正去了,谢昉走了,王元朗连上朝的资格都没有,谁还敢在这个时候出头去说?
“臣万万不敢担此重任,还请陛下收回成命。”许仕达推脱一语。
“许爱卿,岂能如此自谦,如此大才,岂能不得所用?”夏锐劝了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