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何人可为新君?(4400)

诗与刀 祝家大郎 4905 字 9个月前

高破虏的后人,杀李启明。在徐杰看来,这是最好不过的结局。

池塘已然被鲜血染红,报仇雪恨的那柄剑,也直接掉落在池塘里。

池塘边的女子,瘫坐在地,放声痛哭。

徐杰也不知如何安慰,只是慢慢走了过去,从池塘边急掠而过,提起了水中死得透透的李启明。

然后问了一语:“伤势如何?”

解冰未答,而是慢慢爬起,对着徐杰跪拜一礼:“多谢徐公子,多谢徐公子!报得此仇,我已死而无憾。”

徐杰忽然觉得胜利的喜悦不多,反而有些伤感,上前把高破虏的女儿扶了起来,也试着搭了一下她的脉搏,若隐若现。

徐杰不是什么医道高手,却大概知道解冰应该是死不了。

徐杰起身提起李启明的尸体,说了一语:“回摘星楼里去吧。”

说完词语,徐杰提着尸体往皇宫而回。

皇宫之外,还有那近二十万东京禁军,就这么看着徐杰提着李启明的尸体走过,一直走到大庆门,在城门之下大喊一声:“开门!”

城头之上的张立,连忙从城头而下,去开那城门。

大庆门,应该也有好些年没有打开了,所以打开的时候发出的摩擦声格外刺耳。若是以往要开此门,转轴处必然要先倒油脂润滑,今日自然是没有这个程序。

张立第一个迎了上来,问了徐杰一语:“徐指挥使,这么多禁军该如何是好?”

徐杰疑问一语:”陛下呢?“

“陛下适才在城头上吐血了,被送到后宫等太医,这么多禁军在此,徐指挥使赶紧拿个主意。”

徐杰听得老皇帝吐血,先是一惊,然后又释然了,李启明死了,在徐杰潜意识里,好似老皇帝还活不活得下去也无所谓了。

老皇帝夏乾,在徐杰心中好似从来都不是一个受他尊敬的形象。临阵而逃这件事情,徐杰似乎一直极为在意。还有近来这一番事情,徐杰多少也有些心寒。

“劳烦张将军通知出去,五品以上的军将,全部到垂拱殿内等候。其他士卒由副将带回城外大营。”徐杰没有谦虚,直接拿了主意。

张立连连点头:“好,好,就这般,我这就去通知。”

徐杰提着李启明走过皇宫广场,走进后宫,在老皇帝寝宫之外看到了许多人,欧阳正,谢昉,卫二十三……

徐杰把李启明丢在地上,卫二十三投来一个眼神,眼神之中没有恶意,还拱手与徐杰致意了一下。

徐杰回了礼,就听到欧阳正开口:“文远,快快去见陛下,陛下等候多时了。”

徐杰与欧阳正见礼之后,便往寝宫而入,寝宫正厅里太医十几人,聚在一起低声轻语。

徐杰听得清楚这些太医谈论的话语,大致是老皇帝气急攻心,顺心如意静养还能活得些时日,若是气急不散,可能大限就到了。

里间寝室,老皇帝躺在床上,见得徐杰进来,还不等徐杰开口拜见,已然问道:“李启明呢?”

“回禀陛下,李启明已死!尸首就在门外!”徐杰恭敬答道。

“好,哈哈……好啊,好,好好。”老皇帝连连说好。

徐杰心中却是在想,这是否就是太医说的顺心如意?

老皇帝连连叫好之后,眼神忽然锐利起来,转过来问道:“徐文远,朕且问你一语,你当如实回答心中所想。”

徐杰躬身!

“李启明之事,你居功甚伟,有谋有略,能文能武,朕对你甚是看好,朝廷出你这般一个栋梁之才,当真是江山社稷之幸事,朕就是想问问你,也是想让你帮朕拿拿主意,若是朕死了,你觉得何人可为新君?”老皇帝语气虚浮,问得似乎极为真诚。

死无葬身之地也好,死无心安之所也罢,叶章转头看了看罗寿,眼神示意几番。

罗寿好似明白过来,上前便把李启明抱起扛在了肩膀上,口中还说一语:“李枢密,得罪了!”

然后便看罗寿起身往后转身,一跃就起。然后便看许多身影往罗寿去的方向追去,叶章却是上了一匹马,口中还大喊:“诸位,还来得及,都回家带上家眷,随枢密北去边镇!”

为何还来得及?因为皇城外围着近二十万禁军,要处理这些禁军就不是一时半刻的事情,若是回家不带细软,只带人走,一切当真还来得及。至于那些人会急忙回家去带家眷出城,这就看在场众人那些会觉得自己对于今日之事脱不得干系了。但凡觉得自己能脱得了干系的,便也不用带着家眷逃命。

徐杰话音也出:“擒住李启明者,加官进爵,金银百万!”

金银百万从哪里来且不管,这重赏是要说出去的。

一语而出,无数人抬头看向空中那飞跃而走的罗寿,却没有人真的动手去拦。甚至有许多武艺在身者,既没有准备跟着李启明逃跑,也没有想过留在这里受罪,只在人群之中穿梭,准备独自离开这里。

罗寿不过几番跳跃,已然上得内城宅院的楼顶,如此出城最为快速。

徐杰已然使尽全身解数在追,虽然感觉上越追越远,也是城下之人实在太多,让徐杰必须要避开人头,免得从天而降把无辜之人踩个脑浆迸裂,如此也就拖慢了徐杰的速度,罗寿却完全不在乎这些。

待得徐杰终于也上得宅院楼顶之时,再看扛着李启明的罗寿,已然更远了一些。

徐杰唯有不断加速,因为一旦出了内城,外城百万居民,能躲罗寿与李启明的地方实在太多,徐杰很容易就会在人群之中失去李启明的踪影。

皇城大庆门城头,老皇帝依旧在环视着城下跪得满满的士卒,甚至都没有开口平身,好似在享受此时的胜利时刻,也在享受此时的这一份睥睨天下的感觉。

一旁的卫二十三开口问了一语:“陛下,要不要微臣去帮徐杰追缉李启明?”

老皇帝转头看了看卫二十三,摇摇头说道:“不必!尔等留在朕身边就是。”

也不知是老皇帝不在意李启明,还是老皇帝更在意自己的安危。卫二十三闻言不再多说,却是不断往远处眺望,眺望着徐杰追缉的身影。

忽然,老皇帝又连连咳嗽几声,一口鲜血咳出,咳得老皇帝大惊失色,卫二十三连忙躬身去扶,口中急切说道:“陛下,陛下?”

老皇帝伸手抹了一把嘴角的血迹,面色一狞,口中骂道:“逆子,畜生,何以生了这么一个畜生,猪狗不如,当真是猪狗不如!”

这份睥睨天下的爽快,终究还是被那下毒杀父的儿子冲散了,家和万事兴,古今如此。事业上再如何的成功,也不能抵消家庭中的悲哀。

卫二十三自然知道老皇帝在骂谁,却也不敢接话,转头大呼:“传,传太医,快传太医。”

城头忙着传太医,城外的徐杰忙着追李启明。

李启明却在罗寿的肩膀上不断挣扎,口中骂咧不止:“放肆,罗寿,你岂敢如此对我!”

罗寿闷不做声,只是一心奔逃。此时的李启明对于他来说,已然不是什么恩情如山之类,而是罗寿未来富贵的倚靠,若是李启明死了,罗寿乃至他一家老小,什么江湖地位与百万家产,都成了泡影,还会成为丧家之犬到处躲藏。

李启明若是没死,安然到得边镇,不论到边镇之后是个什么情况,至少罗寿带着一家老小与百万家财,也还有一个安身之地。

只是李启明不论如何挣扎,终究只能留在罗寿的肩膀之上。

徐杰与徐仲还有徐老八,紧追不止。罗寿唯一的职责就是带着李启明先出城,至于李家其他人,他也管不上,罗寿自己在京城里也没有家眷。至于那些回家带家眷的,谁能安然到得边镇汇合,那就看各自的运道了。

所以那些勋贵,那些高手,已然四面八方而去,连带冯标也打马飞奔不止,身后亲兵不少,马车马匹也牵了一大堆。

这京城,当真要乱作一团。

也是这京城实在太大,如此混乱之时,即便是皇帝圣旨,也难以快速管控。何况各处城门中的那些守城军汉,大多都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又岂会阻挡这些人出城远走?即便是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只怕那些守门的都头、营指挥使,也不敢阻挡这些人出城。

徐杰心中却想着无论如何也要追到李启明,唯有追到李启明,往后日子里才能少许多麻烦。李得鸣抓住了,李启功死了,李启明不论死活都要留住,这样李家这棵大树才算真的连根拔起了。

所以徐杰不断卖力在各处宅院中跳跃,街道里到处都是铁甲,唯有在宅院楼顶才是通路。

“二叔、八叔,斩草要除根,今日一定要追到李启明,若是到得外城,一定要盯紧,若是追丢了,往后无尽的麻烦。”徐杰一边狂奔,一边说道。

徐仲拄着拐,其实已然落后了不少距离,口中依然答道:”只要追出了城,二叔必然教他们跑不脱。“

徐老八却是说道:“盯紧着,只要不出视线,真正出城了反倒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