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六十九章 进取(感谢五色孔雀万赏)

诗与刀 祝家大郎 4337 字 9个月前

老皇帝虽然坐了起来,但好似全身无力,疲惫不堪。抬手示意了一下,说道:“若是引诱他带兵谋逆,万一被他做成了,该如何是好?”

老皇帝原本是想拖,拖到王元朗带兵入京。

但是徐杰也担心,担心即便王元朗带兵入京了,又能如何?如老皇帝说的那样,去捉拿李启明?万一李启明有反制的手段呢?万一李启明出了京城呢?

万一爆发一场大战之后,王元朗兵败了呢?王元朗远来,劳师远征,还是进攻之势。李启明不论是守城池,还是守军营,王元朗五千先锋,短时间内能拿李启明怎么样?

即便五万人马都到了,又能拿李启明怎么样?攻打京畿大营?还是攻打汴京城墙?王元朗兵败的可能极大,一旦王元朗真的兵败了,这皇城还真成了孤立无援,几乎到了任人拿捏的地步。

这个时代又不是有广播电视,老皇帝的圣旨,在兵荒马乱之时,能到的几人面前?王元朗对于老皇帝而言,并非致胜法宝,而是筹码。是老皇帝在京城与李启明争夺的筹码。徐杰显然是在想怎么把筹码变成致胜法宝。

老皇帝龟缩在皇城里,李启明在皇城之外,即便是舆论,李启明也有反制的手段。

那么这一切该怎么破局?

“陛下,只要李启明起兵,微臣守住皇城,陛下登城高呼,李启明当人心尽去!”徐杰没有把详细说清。前提是老皇帝现在死,当然是假死,老皇帝死了,第一个要入皇宫来的自然是李启明。

但是老皇帝又活过来了,李启明自然就成了那蒙蔽部下,包藏祸心的谋逆反贼,人心尽去也不是假话。

若是那个时候勤王兵马赶到,局面就精彩了。那时候的禁军将士,心态会是如何?

这才是徐杰的谋划。

但是这一切,都是冒险,万一皇城真的被直接打破了,那就真是万事皆休。

但是徐杰的谋划,是进取之法,也是一劳永逸之法。世间之事就是这般,锐意进取,往往伴随的就是风险。稳稳妥妥之法,有时候又是温水煮青蛙,死都不知道是如何死。

徐杰自然是进取之人,老皇帝是不是那稳妥之人?

老皇帝问了一语:“你能保证皇城不失?”

徐杰其实不敢保证万无一失,却是立马答道:“微臣以项上人头为保证,必保皇城不失!”

徐杰又一次拿项上人头作保,老皇帝听得极为耳熟,莫名有些信任,但是老皇帝不是那头脑发热的年轻人,还是问了一语:“你如何能保皇城不失?金吾卫中的反贼,你可都查出来了?“

查奸细?哪里那么好查,一时半刻,都不知道从何下手。便听徐杰说道:“陛下,皇城五门,南北西各一门,东有二门。内应奸细一时半刻难以查出,但是内应奸细必然只在少数,里应外合之法,不过就是打开城门之法,微臣麾下八百余人马,分在四门把手,再在每个门处放先天高手坐镇,只要保得城门不失,里应外合之法必然不可能成功。皇城墙高,金吾卫金殿卫人手充足,必可保皇城不失!”

老皇帝却还在犹豫,人心隔肚皮。金殿卫十五之事就在不远。谁又能保证哪个人忠心?

谁又能真的保证皇城一定守得住?

金吾卫里有没有李启明的心腹,这个心腹又是谁?这个时候徐杰也难以着手去调查,这种事情若是能轻易调查出来,徐杰也不会直到编不出话语的时候拿来说。

所以徐杰出门去调查李启明心腹的事情,也就难以去做。倒是徐杰有了个新职权,执掌金吾卫。

徐杰知道这是老皇帝气急之下的安排,也是因为金吾卫忽然有了奸细之后,老皇帝自己也有些束手无策,金吾卫一直都在京城,金吾卫里的军将,其实也可以说是勋贵,只是金吾卫与其他勋贵不一样,金吾卫这些勋贵之家,并未没落过,就是勋贵最没式微没落的时候,金吾卫这些军将的日子也一直都比较好过。

皇家亲卫,这一点倒是不比那些普通的勋贵。但是真要有人被收买,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谁家都有个家长里短,谁家也都有个亲戚邻居。

徐杰在这个时候能临时执掌金吾卫,也与徐杰出身跟脚清清白白有关,更与徐杰近来办差的表现有关。不论老皇帝心中的徐杰是如何形象,但是这个时候让徐杰来指挥金吾卫,是最稳妥不过的决定。

所以徐杰也站在了这些盔甲金光闪闪的军将面前,金吾卫的主帅叫张立,一个四十多岁一脸严肃的汉子,人高马大,穿着金甲,看起来就有威严。兴许也是这么个人高马大的卖相实在不错,兴许也是这人真的忠心不二。

徐杰与之不熟,但是看着这些金甲,徐杰也有些怀疑,怀疑这些金吾卫到底能不能打仗,会不会打仗。

转念一想,好在,好在城外十几万的禁军,大概也是不会打仗的。这一点徐杰是亲身试过的。

这大华朝,真正能打仗的军队,兴许也就边镇里的一些精锐了。

打仗这种事情,训练永远是基础,真正能成为会打仗的士卒,唯有战阵生死中经历了一番之后,胆子还在的,大概也就成了精锐了。当然,前提也是操练得当。京畿的禁军,大概操练也是个敷衍的玩笑,这一点毋庸置疑。

这金吾卫也好不到哪里去,但是金吾卫至少在徐杰面前,还排得一个整整齐齐的队列,这一点倒是让徐杰又起了一些信心,金吾卫虽然是拱卫之职责,其实更多的是礼仪之职责。

作为忽然成了金吾卫长官的徐杰,倒是也没有什么新官上任的架势,反而只是与几个军将寒暄几句之后,上了皇宫的城墙,这也是徐杰第一次上皇宫的城墙。

窄了些,高了些。箭矢不少,都摆放在垛口之后,一捆一捆码放得整整齐齐。

徐杰转了一圈,左右看了看,忽然回头与张立说了一句:“张将军,把这些城门楼子都拆了吧,到后宫去把那些观赏石头都砸碎了搬过来。“

打仗,徐杰兴许比这些当兵的金吾卫还要了解一些。因为这些勋贵子弟,虽然祖辈都是战阵上的勇武,却也不知道隔了多少代没有见过战阵了,听的战阵故事,大概也就与话本演义里的故事差不多了。而徐杰听的战阵故事,就是十几年前的真实经历。

张立闻言皱眉说道:“徐指挥使,皇宫城楼,岂能拆卸?后宫观赏之石,那是陛下的东西,更不能损坏了。“

徐杰忽然成里张立的临时上司,四十多岁的张立是不是心中会有什么不爽的想法,这些不可知。徐杰也懒得去管,但是徐杰之语,可不是玩笑。

许多人听着故事,看着话本演义,对于打仗少了太多的了解。以为刀锋一劈,就是一条人命,或者羽箭一飞,就能把人射个通透。其实真实的战阵,哪里是这般。

那些几十斤的重甲,从来不是玩笑。史书里经常记载一些勇武军将,临阵中箭无数还能浴血奋战,浑身是伤还能怒斩敌人。大多数人看到这些,以为是胡说八道,以为是史官为了现实自家军将的威名编出来的。

其实不然,重甲的作用从来都是如此,一柄兵刃不过几斤的铁,重一些的十几斤。一身好的重甲,五六十斤。为何要用十几柄兵刃的铁去造一身甲胄?因为甲胄就是这么有用,劈砍不入,寻常箭矢射之不透,能在万军丛中百战难死。再好的刀,普通士卒拿着刀劈砍在铁板之上,怎么可能杀得了铁板之内的人?

如今的徐杰,才知道自己以往看过的许多影视之物,何其可笑!一身甲胄,一刀而亡,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也是为何战阵多用枪矛之类的捅刺兵器,刀剑只是辅助的原因。因为尖刃于破甲而言,比刀剑好用太多。

所以徐杰才叫人拆卸城楼,搬后宫的景观石头来,所以徐杰说道:“张将军,你看看你这一身甲胄,何其精良,寻常羽箭如何能破?京畿禁军如今虽然糜烂,却也凑得出不少铁甲,以箭矢守城只怕难以发挥很大的效用,唯有檑木滚石方才是利器,皇城之内没有备这些东西,唯有拆卸城楼,陛下的景观石,御敌正好。”

张立闻言下意识看了看自己身上穿的甲胄,外面金色,漂亮至极,却也是极好的甲胄,厚重不说,保养得也是极好。寻常羽箭,还真射不穿,皇城里也没有那等床弩,蹶张硬弩其实也不多,事实还真如徐杰所说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