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老夫端是小瞧了你(感谢有安然得自在万赏!)

诗与刀 祝家大郎 2671 字 9个月前

小厮却又把奏折送了回来。

便听谢昉又道:“你还是到门口去等,等得徐文远来,直接带到书房来。”

小厮心中有些疑惑,却也不敢多问,只是点头应答出门而去。心中也在想这个徐文远,好似看起来没有多大岁数,为何能让自家主人如此犹犹豫豫。这般犹豫不决的谢昉,便是这小厮也许久没有看到过了。

徐杰在忐忑之中等候了整整一天,天色微暗,徐杰又上门来了。小厮也不通传,领着徐杰直入府中,寻着谢昉的书房而去。

再见到徐杰的谢昉,已然是一个严肃的表情。因为之前在谢昉面前的徐杰,只是一个后辈士子,一个才气不凡的后辈,有爱才之心,有关照之意,多少也来自吴伯言的脸面人情。

此时的徐杰,再到谢昉面前,已然关乎正经事情,关乎朝堂之事。徐杰在谢昉心中的年轻后辈形象也有了转变,已经变成了一个成年人,变成了一个能谋能断的成年人。

徐杰拜见,谢昉示意徐杰落座,随后开口:“文远,你当真是聪明啊,昨夜那三字经之事已然显出不凡,却又留了一物,更显不凡。老夫活了几十年,从来没有见过如你这般的年轻人。想老夫年少之时,若是有你这一半的心思,也早已身居高位了。”

徐杰看得谢昉虽然表情严肃,但是说话的语气并不是严厉,忐忑之心少了许多,笑答:“先生已然身居高位了,学生却不过还是一个普通的士子秀才。”

谢昉听得徐杰这奉承之语,似笑非笑:“你倒是混不吝,把这奏折假意遗落给了老夫,让老夫定夺此事。倒是把你不好意思直言而求的面子顾住了,却让老夫犹豫不决起来。”

徐杰听得谢昉似有笑意,便也笑道:“学生这不是又给了先生台阶吗?先生若是为难,把奏折吩咐了下人,也成云淡风轻之事。”

谢昉闻言大笑:“哈哈。。。老夫端是小瞧了你啊。”

徐杰已然不再调笑,站起身来,恭敬一礼:“还请先生帮衬,学生与老师一定感激不尽。”

谢昉手中拿着奏折,想了想,说道:“老夫乃言官,此事对于老夫来说着实算不得有何风险,但是老夫帮了你这一遭,李启明可就要与老夫为难了,李启明何许人也?也不需老夫多说了。文远啊,老夫留了奏折请你进来,就是想问问你觉得老夫该如何去做?”

谢昉的洒脱就在这里了,看了这奏折,谢昉也就不去那般假惺惺当做没有看过。把徐杰叫进来,就是想问问徐杰,这件事情该怎么去做?把这个皮球再次踢给徐杰,让徐杰自己来定夺这件事情,或者是让徐杰帮着谢昉来定夺这件事情。这也是谢昉对于徐杰的一种看重,干脆不藏着掖着,都拿到明面上来说。

徐杰随着吴仲书一起辞别了,吴仲书门外坐着车架回去了。

徐杰稍微有些忐忑也慢慢往回走,便是知道明天还要来一趟。

谢昉送走两位客人之后,回到书房之内,准备看一会儿书就寝。

此时门外来了一个下人,见礼之后开口说道:“主人,小的收拾停内碗碟的时候发现一物,也不知是哪位落下来的。”

谢昉闻言不以为意,只以为是吴仲书或者徐杰掉下的随身之物,玉佩之类的东西,问道:“何物?”

“主人,好似一封奏折,小的也不敢多看,一发现就连忙带过来了。”

谢昉闻言一愣,奏折之物,直以为是吴仲书落下了的,谢昉又是皱眉在想,奏折这种东西,按理说吴仲书应该不会轻易带回家,更不会带回家之后又带出来访客。

那么??那么这其中??

谢昉不免多想许多,口中连忙说道:“快拿进来。”

那下人连忙进门,把奏折呈到了谢昉桌案之上,本来装着奏折的小木盒早已不见。

挥退下人之后,谢昉拿着奏折端详了片刻,也在想到底要不要打开看,却是心中又想许多,既然吴仲书把这封奏折带出衙门,又带到了自己家,还“故意”遗落下来,想来是不能不看了。

奏折打开之后,谢昉看得眉头微皱,落款是淮西路大江郡学政欧阳正,内容言辞恳切,有叙旧,有感情,有认错,有对许多时事的些许见解,甚至又对当年直言而谏让皇帝面上无光的后悔。

谢昉曾经听得吴伯言说过徐杰是欧阳正的弟子,谢昉也更知道欧阳正是何许人也,当年之事谢昉虽然不知道其中详细,但是也听说过欧阳正为何被贬,何况欧阳正奏折之中也说得明确。

其中意思不外乎是像皇帝低头认错,也叙述了当年许多旧事,皇帝夏乾正值壮年,欧阳正正是年轻。当年两个人对于未来的憧憬,对于朝堂改革的憧憬,甚至为了这些事情,两人还经常促膝长谈,彻夜不眠。

当年皇帝对于欧阳正的支持与信任都跃然纸上,谢昉看得明明白白。当年两人的私交之好,谢昉也看得明白。欧阳正对于当年直言而谏的后悔也在纸上清晰表明,甚至还说出只怪自己当年太年轻之类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