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总觉得陈彦至的目的,不会单纯,肯定有什么阴谋。但是又找不到证据。
李儒是玩阴谋的行家,他自然满脑子都是阴谋诡计。并且觉得其他人都和他一样,做任何事都有阴谋。
董卓松了一口气,说道:“做夫子,教书?这个好。陈彦至这样的家伙,不受咱家控制。希望他和蔡邕一样,读书读傻了。那样就不会给咱家找麻烦。”
董卓觉得,只要不喜欢权利的人,基本上就是傻子。蔡邕对做官并不怎么热衷。
蔡邕就被他列为傻子的行列。
“对了,奉先呢?”董卓问道。
李儒正要回话,吕布求见。
董卓说道:“让奉先进来。”
吕布见到董卓,将王允想要缓和关系的意见说了一下。
李儒眼中的精光一闪,若有所思。
董卓则是哈哈大笑:“王允,王司徒。他不是一直跟咱家较劲吗?现在终于不坚持了。如此看来,王允也不过如此。小皇帝咱家都能掌控,咱家还会怕了他王允不成。”
李儒说道:“相国。王允可是老狐狸。他对相国的态度,转变是不是太大了点?怕是有什么阴谋。相国还是小心为妙。”
董卓不屑道:“王允只是一个司徒,没有兵权,能有什么阴谋。文优,你太小心啦。王允既然打算投靠咱家,那咱家就让他投靠。相信过不了多久,会有更多的文官大臣投靠咱家。”
……………………
赵云跟随公孙瓒回到了北平。
他每天都在琢磨陈彦至送给自己的那一句话“用意不用力”。
上次和吕布一战。
赵云输了,受了点伤。但是能在吕布的方天画戟下活命,就足以说明赵云的强悍。
赵云正在练枪。
有了陈彦至的提点,赵云的枪术,刚柔劲道转换更加圆润,有些行云流水的味道。
刘备、关羽、张飞来访。
赵云将三人迎到屋里,说道:“三位来访,子龙怠慢了。不知三位怎么到了北平?”
刘备苦笑一声:“我们是来投靠公孙瓒太守。子龙将军,你我在虎牢关相识。你还救过我们三兄弟的性命。到了北平,我们自当要来拜访子龙。”
貂蝉吃了午饭,陪蔡琰玩儿了半个时辰才离开。
贾诩说道:“主公,王允的这位义女,不是个简单人物。她来此,心思不纯,存有试探的意思。可能是王允吩咐的。”
陈彦至昨天晚上到长安,貂蝉今天就来了。她要不是为了试探陈彦至而来,贾诩绝对不会相信。
陈彦至说道:“我身上没有秘密。有什么好试探的?王允和貂蝉姑娘想要做什么,咱们不用理会。他们做他们的事情,我们做我们的事情。”
陈彦至在研究“因果”之道。每个人的念头,言语,行为,都能产生因果。可因果的本源,还是“心”的问题。因为心中有了念头,有了想法,才会诞生行为。
任何人的心中的一个念头,陈彦至就能推演出来他的旦夕祸福。
这就是因果之道。
可是,陈彦至依然还是做不到“断因果”。
陈彦至说道:“文和先生,你帮我找一个宽敞的地方,我打算教一些孩子读书。”
汉末是动荡的年代。
不能让文脉断了。
为了华夏文明可以传承,陈彦至不但要教一些孩子读书,还要教他们练武。他们,是种子。
文治武功。
文武双全,才是正道。
贾诩说道:“是。主公。某现在就去安排。长安城里,找一家宽敞的院子,还是很容易的。”
……………………
陈彦至在蔡邕的门下读书,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要出去做夫子,传授他人学问。蔡邕知道了此事,很重视。
蔡邕是一个真正的学问家。
他治学严谨,容不得半点马虎。他没有教好卫仲道,当然不希望陈彦至出去误人子弟。
陈彦至想要出师。
蔡邕要对他进行考核。
儒家的经典,陈彦至早已精通,可以任由蔡邕考核。蔡邕知道陈彦至学习认真,特别喜欢《中庸》和《春秋》。可当真正考核陈彦至的时候,他才发现,陈彦至的学问深不见底,高深莫测。
书房内。
陈彦至的字,是正楷,无比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