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离去的人(二)

大秦将魂歌 望望雪炳 1141 字 10个月前

蒙恬的视野,跳出了当下,具有一种大历史的史官。放在历史的大长河中,嬴政领导的秦国,东出函谷,兼并山东六国,避免了中国成为欧洲那样的长期分裂局面。

周武王灭商,分封宗室功臣为诸侯。这些宗室功臣,从镐京出发的时候,口里说着周的语言,手上书写周的文字。

到了当地,跟当地人结合,几百年过后,口音变化,文字变得千奇百怪。春秋以后,华夏大地上的诸多国家,逐渐形成各自的语言和文化。

进入战国,天下战国七雄,以各自的国家为核心,逐渐形成各自的族群记忆。

没有秦国的统一,战国并存的局面继续延续下去,等到彻底形成不同的族群。中华大地,想要实现彻底的统一,无疑会变得更加艰难。

岭南越人居住之地,中原花了差不多千年的时间,才将之纳入中原文化的范围。中原的七大战国,经过嬴政书同文、车同轨的熔炼,经过汉代的休养生息,不到百年时间,就彻底完成七国真正的归一。

“可老夫担心的是,今上心里想做的事情太多,而人的生命有尽头,今上难免做得太急太躁。”

魏缭收起笑容,铺开桌上的地图,指着匈奴的地盘:“今上巡行陇西回来,已经决定用兵匈奴了吧?”

“没错,两年过后,大军会攻取河南地。”蒙恬爽快的承认。

魏缭身为国尉,这样的军国大计,不需要瞒着。

“两年,时间还是太短。”魏缭叹息了一声。

“老夫年轻的时候,游历楚地。当你云梦泽边,有一种大蛇。长可达两丈,蛇身比水桶还要粗,当地人称之为‘蟒’。蟒张口可吞下一头牛,撑开肚皮,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消化。这时,若有人敲着大锣,驱赶吞食牛身的蟒,蟒急急的奔逃,最后却撑破了肚皮。”

魏缭转过头,望向南方,陷入了回忆。

“现在的秦国,跟刚刚吞食牛身的蟒,没有什么区别。这个时候,宜静不宜动。兴兵戈,当谨慎。”

魏缭长期与嬴政接触,称得上嬴政的军事教师。嬴政什么样的性格,魏缭自然无比清楚。

“老夫继续担任国尉,势必会劝说今上停止用兵,而今上志得意满之际,未必肯定我的劝。望诸君曾说,善始者不必善终。老夫现在离去,尚能成全这段君臣之谊。”